上海复旦儿科医联体初显成效 缓解儿童看病难

11.01.2016  11:10

  上海儿科医疗资源总体配置不少,但儿童看病难却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优质资源集中在几家市级专科医院,家长带孩子看病只能舍近求远。为解决这一矛盾,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手9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组建成立了我国首个"儿科医疗联合体"。经过1年半探索实践,"医联体"对促进儿科发展、方便患儿就医的作用已经显现。

  金山医院是家三级乙等医院,每天门急诊量在4000人次左右。与其他综合性医院不同的是,这里就诊量最高的科室是儿科,平均每天700多人次,去年底甚至达到近万人。这里的儿科不仅包括内科、呼吸、消化、内分泌、儿童保健等学科,同时设有急诊和40张床位的住院部,在同等规模医院中是最大的。来这里看病、住院的,除当地居民还有周边地区、甚至外省市的患儿。许多家长说选择到这里看病不仅是离家近,更因为相信这里的医疗质量。

  金山医院儿科的发展,得益于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合作。作为"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向金山医院派驻儿科学术主任,负责医疗管理和学科建设,确保金山医院诊疗常规与儿科医院一致、所有医生都经过儿科医院培训、儿科医院医生不定期前来轮岗。同时,一些特殊检验项目可送儿科医院检验,疑难杂症可通过远程医疗进行专家会诊,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了患儿及家属奔波劳累之苦。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生、金山医院儿科主任王建设教授表示,通过医疗联合体开展的各项培训、学习,如今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不管是在儿科医院还是金山医院,病人得到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一样的。2015年,金山医院儿科门急诊人次比2014年增长16.7%,儿科输液量和抗生素使用率大幅下降,在儿科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提高。

  在"儿科医联体"中,儿科业务量上升的不止金山医院一家。2015年"复旦儿科医联体"总的门急诊人次数为313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2.1%。其中儿科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基本持平,成员单位儿科增幅为5.2%。儿科医院虽然看病人数没有下降,但临床服务结构开始出现变化,以接受转诊患儿为主的新生儿科病人减少,显示出优质资源向下辐射后,"医联体"的分流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介绍说,儿科医联体成立一年半来,儿科医院普通儿内科病人明显减少,仅去年大概就减少6万多。但是专科病人比例却上升了10%。此外危重病人转诊有所减少,青浦中心医院加入医联体后,新生儿转诊比例从60%下降到8%,说明基层儿科救治水平提高,分流效果显著。

  如今在上海,除了"复旦儿科医联体",还有市儿童医院与普陀、静安、嘉定区共10家医院共同探索的"儿科医联体"。"儿科医联体"希望通过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实现各级医院儿科管理"同质化",方便儿童就近、"定轨"就医,让患儿家属和儿童专科医院都摆脱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