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在“三农”改革体系破局中诞生绿色发展“新引擎”
2007年8月,习近平在松江区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前列。同样是2007年,松江区开始进行家庭农场建设的探索,成为全国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十年发展,松江“三农”砥砺向前,在家庭农场实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老年农民保障待遇提升等方向探索,创造出了不少有益经验,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始终是松江“三农”的实践方向。如今在松江浦南,上海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产区,已展现出生态环境优美,农耕特色鲜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初步集聚,乡村生活气息浓厚的氛围。
见习记者 贾佳
【专访】
“松江经验”破题三农改革红利根植农民
——松江区农委党委书记、主任周留昌访谈
记者:在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下,松江“三农”工作历经近十年发展,不少工作走在全市、全国前列。像松江家庭农场实践被写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说带来了历史性影响,老年农民保障提高也是一项重要创新。在您看来,这些为松江带来的最大变化在哪里?
周留昌:近年来,松江区“三农”工作按照市委农办、市农委,松江区委、区政府关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松江“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努力突破,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完善,松江已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最大的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农业发展上,以家庭农场为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方式不断稳定,农业生产从过去小规模兼业型,以及生产大户、集体农场等“百花齐放”的状态,到如今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也培育了一支有经验、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农民队伍。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截至2016年末,全区家庭农场966户,总经营面积14.5万亩,占全区粮食种植面积95%,户均经营面积143.3亩,2016年家庭农场户均净收入已达12.2万元。其中,机农一体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占全区70.9%。
农民生活上,松江农民从过去缺少养老保障,到如今基本达到了镇保水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成果为农民共享;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后,老年农民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已达到镇保水平,农民后顾之忧基本得到解决。在2011年以来,松江区集体资产已累计分红10.14亿元,享受人次209.32万人,3.9万名老年农民享受退养补助金。
农村环境上,如今的松江乡村完全告别了过去脏乱、落后的状态,来到浦南可见,万亩涵养林的滋养下,水清岸绿、村容整洁,一派鸟语花香,舒适宜人的景象,松江已营造出越来越多可去、可聚、可居的绿色生态美丽乡村。
记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创新是核心。根深则叶茂,我们看到,家庭农场经营、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农民保障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为松江“三农”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您是怎样理解和看待这些工作的?
周留昌:农业,关键是要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核心,也是根本。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要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二是土地能力的可持续性,要建立生态循环的耕作制度;三是生产者的可持续性,要培养后有来者的职业农民队伍。家庭农场发展,让这三者都稳定下来,让家庭农场稳定和提升,也仍然是未来的工作重点。要让农业不断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专业素养继续提升,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壮大,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对农民来说,养老、保障、居住和就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农民的根本利益。要让农民主张,农民得益,真正实现集体资产属农民所有,目前,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但仍然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一步”的特点,一是彻底。把所有集体资产纳入改革,而不是着眼于村一级。2013年,镇、村二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分配方式以土地份额为主,而不是简单按照农龄。接下来,要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一要在规范和监督制度上下功夫;二要理顺产权关系,全面实现收益分配;三要积极研究发展、监督和管理方式。
目前,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老年农民退养补助金全面提高等制度措施,农民的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一步我们还要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居住转移,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大事。
记者:新常态下有新目标,能否谈一谈,新阶段松江“三农”工作发展的思路?
周留昌:一在完善,二在突破。对照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上海发展都市农业的要求,我们有条件也有基础发展得更好。我想,“完善”在于,还要不断完善家庭农场发展实践,不断改良生态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名特优农产品建设。
突破在于,一是内涵的提升。积极分类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特别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农技农机培训等方面。让农民通过提高自身技能,实现互助合作,使机械、人力资源有效发挥,提高劳动效率;让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作为农民自身行业性组织,为农提供覆盖生产全过程的高效服务;让合作社作为农民自身的另一类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使农民真正成为应对风险市场的主体。
二是外延的拓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古语说“民以食为天”,现代化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而且对“食”和“玩”的要求更高了。特别在上海,市民对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和生态乡村环境的需求更高。目前,松江有一批品牌农产品,像松江大米、松林猪肉、仓桥水晶梨、三泖黄浦江大闸蟹、佘山水蜜桃等,我们仍将积极促进产农产品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松江有这样的基础和潜力,去拓展农业的外延,发展休闲农业市场,关键还是要将现有资源整合,研究发展模式,提高质量,倡导特色,提升服务。
记者: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突破创新。松江“三农”工作将有哪些推进重点?
周留昌:一是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发展,加快机农一体化发展,逐步减少户数,延长承包期,适度扩大经营规模,保护经营权,提升农民职业素养,适时落实农民职业保障等。二是稳步推进集体资产规范管理,加强街镇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三是继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绿化建设,推进村庄改造,推进不规范种养户清退。四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区委区府对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定位,着力推进浦南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农业旅游的项目配套,设施提升和资源集聚。五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加强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两手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突破】
浦南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
依照中央一号文件“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全域旅游的战略任务和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总体要求,建设浦南现代农业产业带,以叶新公路两侧为主轴,五厍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一是围绕花卉产业重点突破,打造以菊花、荷花、多肉植物、庭院花卉等为主,集生产、展示、销售、育种和创意设计为一体的花卉经济产业链。二是聚焦休闲农业旅游,以办节赏花、采摘体验、垂钓休闲、农业科普等为主题,集游玩、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体系和特色景点。三是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优质鲜活农产品,享受现代江南田园农耕文化之美。
破解路径:
根据乡村旅游规划,调整完善全区休闲农业设施布点,延伸农业产业链,编制浦南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方案,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实施,重点推进五厍设施菜田、菊花生产基地、特色果园等区域特色项目建设;加快在种源、生态农业技术、花卉产业等方面合作。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探索休闲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完善与突破,研究针对休闲农业瓶颈以及休闲农业试点单位,采用“一事一议”政策通道,确保试点顺利推进,为休闲农业发展积累经验。
【亮点】
松江大米与生态耕作制度
在上周举行的上海地产早熟稻米品鉴活动中,松江选送的“松早香1号”再次摘冠。今年,该品种亩均产值约达2139元,相比常规稻产值提高15%。近年来,松江探索推广水稻种植的生态高附加值增收之路,在确保原有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积极探索调整水稻品种结构,由松江区农技推广中心自主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面积逐步扩大,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不仅提前了大米上市供应时间,让上海市民能在国庆前吃上地产新米,也为“松江大米”种植家庭农场主创造更高收益,今后,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
松江大米种植的背后,是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生态耕作制度支撑。自2009年起推行“三三制轮作”,至今转变为“一年一熟制”,秋收秸秆还田,冬天深翻晒垡、种植绿肥,经过冬春熟化,初夏播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土壤培肥,农田养护、生态改善明显,有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点评(松江区农委副主任 顾晓峰):
作为上海唯一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江大米”的品牌建设,促进了粮食生产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推动了农业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要种出好水稻,必须懂得“养地”的重要性。“一熟制”对于养地而言是最好的方法,简单,有效。无论是从生态与田力培育的角度,还是粮食结构品质与农民经济收入分析,改良耕作制度,生产优质优价的一季稻,更有利于提高耕田的永久可持续能力。
以农机4S店为示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松江,全区966户家庭农场主,约有606户实现了机农一体化,占比达62.7%。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拥有量增长,家庭农场向机械化自耕农方向不断发展。与之相应的是现代化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013年,松江区农机维修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起来。以农机维修4S店为管理模式的区级农机维修中心,在本市尚属首家。该中心承担了松江区所有家庭农场主农机设备从维修、培训、销售到处置的四位一体全程服务管理,让农机保障享受到“小汽车”的高规格待遇。大修入店,小修进点,抢修到田,依托信息大数据库建设,实现全程电子化入档,农机维修中心有效确保了家庭农场全年的农机服务需求;与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试点成立的“松江区补贴农机处置平台”,有效保障了“老机”流转的用户权益,在全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以农机4S店为示范,依托于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松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表现在从种源供应、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到烘干加工等各环节。与此相同,2014年,松江区还组建了松江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这一区级为农服务组织的创建在本市也属首家。借鉴日本农协、台湾农会等经验,目前,初步建立了农民培训,农资配送和优质大米加工平台。
点评(松江区农机管理所所长 陈勇):
松江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机服务中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该中心通过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围绕“一业为主,综合经营”的企业化发展模式,立足农机维修主业,拓展农机培训、销售、处置等业务,探索延伸开展农机相关新服务。
试点成立的“松江区补贴农机处置平台”,规范了农机用户旧农机的交易处置行为,加强了老机处置与新机购置两项工作的相互衔接,形成了科学配置全区农机的长效机制。其创新推出的农机延保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培养农户定期保养的意识;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创建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上海市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机实训基地”和“上海市农民田间学校”等称号。
以农机4S店为代表的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其根本在于要为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农民,组织农民,提高农民,发展农民为目标,未来,这样的分工将越来越专业、细化,进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让农民成为更加体面的职业。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农业大数据平台,又称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松江区农委“十三五”重点项目,目标是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全区农用地和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管理。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启动,至2017年8月完成软件开发,以泖港镇为先行试点,2017年9月进入全区信息采集阶段。
农业大数据平台可实现对区域农用地全覆盖管理。其中,经营主体、证件号码、登记地址、种植内容、经营期限、土地租金等信息将一目了然,各类经营要素实现系统分析,所有业务管理均可细分至田块,田头采集数据实现实时汇总,为区、镇、村三级农业管理提供参考。
点评(松江区农委产业办 杨帆):
农业大数据平台是农业职能部门对业务管理方式的一次重要革新,也是“互联网+“农业的一次全新尝试,将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农业大数据层次丰富,内容详实,可为农业管理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未来,数据实现共享,逐级可查,也使得农业监管效率大大提升。未来,通过手机关联软件实现农业状况的实时查询,将真实信息带入田头,及时报送,服务也将更加到位。
【主任语录】
砥砺前行,把松江农业推向新水平
民以食为天,担当“三农”,任重而道远。松江“三农”工作在全市、乃至全国创造出了一些典型的经验。在新阶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对照市委农办、市农委关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求和区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的总体布局,结合松江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的发展定位,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内涵要去充实。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感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继续克难奋进,砥砺前行,把松江农业推向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