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义务教育报名系统4月起联网 疯狂择校难过"技术关"

05.02.2015  08:23

  

  东方网2月5日消息:在不同区县报五六所民办学校,入学面谈时家长带着孩子疲于奔波的情况,今年将不会再出现。昨天,市教委公布《2015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今年4月,本市将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对于选报民办学校的家长,市教委规定小学限报2所,初中限报3所。报五六所甚至更多学校的疯狂择校行为,就无法通过报名系统的“技术关”。

   幼升小:

  须先登记入学信息获取登记号

  市教委透露,今年本市将试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信息登记办法。年满6周岁(2008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先进行入学信息登记,再按招生范围办理入学报名手续,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其进入小学就读。

  每位适龄儿童只需在一个区县登记入学信息,不必重复登记。据介绍,入学信息登记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幼儿园为孩子进行入学信息登记,获取《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二是未入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前往各区县指定地点为孩子进行入学信息登记,获取《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登记表上带有唯一登记号的条形码,作为公办小学报名入学,民办小学报名、面谈、录取的凭证。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在进行入学信息登记时,家长可选择并确定在户籍地就读还是在居住地就读的意愿。

  根据公安、人保、幼儿园在园人数等信息,市教委预估今年幼升小的人数大约为15万,相比去年的16.7万,略有下降。

   静安获赞:

  “每户五年一次同校入学”受肯定

  据介绍,2015年本市全面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

  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可凭《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在居住地登记入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统筹时,参照适龄儿童、少年实际居住时间、与同住监护人的关系等因素先后排序,实施细则事先向社会公布。

  为了体现规范、公平,抑制非理性地炒作学区房,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和倡导其他区县可以参照静安区去年的试点经验,即“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受一次同校入学机会”。

  全市联网:

  统一报名入学系统,遏制择校热

  即将启用的“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将改变往年各区县报名系统互不联网的状况。

  按照新的政策及流程,2015年本市民办中小学校招生在“统一报名时间、统一面谈时间、统一录取时间”的基础上,继续实行网上报名办法,2015年4月25日—27日接受民办小学网上报名;2015年4月28日—30日接受民办初中报名。对于有意愿选择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家长登录“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http://www.shrxbm.cn)后,可点击“民办小学报名”或“民办初中报名”进行网上报名,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可填报2所民办小学或者3所民办初中。

  据介绍,当家长进入报名系统后,民办小学报名时,需输入孩子证件号码和入学信息登记时所获取的初始密码,系统会自动跳转到入学信息登记时所确定的区县,可填报本区县或外区县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2所。民办初中报名时,需先选择在户籍地或是在居住地报名,然后系统自动跳转至所选定的区县,可填报本区县或有寄宿条件的外区县民办初中3所。

  《意见》特别强调,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中小学,不得跨区县招生。

   来沪人员: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本市入学

  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者父母一方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从首次发证日起截止到2015年7月30日)满3年,且连续2年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从首次登记日起截止到2015年7月30日)。

  据介绍,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家政保姆、医院护工、居家养老社区志愿者等。

  民办招生:

  不测试文化课,不收豪华简历,规范面谈

  《意见》重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不得将招生入学工作与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证书挂钩,不得以竞赛、等级考证书作为依据选拔和录取学生。

  《意见》要求,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要向社会公开,承诺学校招生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社会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挂钩、不提前开展报名和登记工作等。

  民办校,尤其是一些热门的民办校,报名人数众多,而招收人数有限,如果严格遵循教委的相关要求,不允许收豪华简历,不看各类证书,不举行文化课测试,不与社会培训机构的所谓小五班挂钩,那么学校该如何选择学生?

  市教委相关人士表示,各民办校可根据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环节,从道德行为、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有所侧重地选择学生。市教委建议家长不要突击“应试”,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性选择合适的学校,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据悉,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已在牵头一项以民办小学招生如何进行面谈为内容的课题。

  “利用好面谈,学校是可以选到自己想要的学生的,”该人士举例说,往年有民办校在招生面谈时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到图书馆挑一本书,然后复述其中部分内容,孩子的语言组织,口头表达,作文水平都能得到体现,再辅之以人机对话考察孩子的知识面、查看孩子的成长手册等方式,面谈时可以对孩子有一个比较深度的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记者注意到,《意见》特别提到,今年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面谈程序和方法,面谈过程要向市和区县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新政·反应]

  小学校长:民办小学生源将得到控制

  在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卞松泉看来,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新政策正是上海提升基础教育均衡的反映。

  择校热产生是因为以往学校差异大、教育资源不均衡,但近年来,上海中小学在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办学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校际差异缩小,普遍形成“一校一特色”,“家门口的好学校”多了,家长择校的必要性就降低了。

  卞松泉坦言,校际差异确实存在,但对中小学生而言,跨区求学长途奔波的疲惫感带来的负面效应,足以冲淡进入所谓名校的好处。

  而对于幼升小的新政策,扬波小学的张慧萍校长认为,有利于上海市小学教育良性发展。“小学限报两所,我觉得挺好的,首先是家长孩子不用到处跑了,其次,限制报名的同时给予了家长一定的选择权,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张校长认为新政策能很好地改善往年招生时段的乱象,而且对于民办小学的生源也能进行一定的控制,但不会对民办小学来年的招生有很大影响。对于幼升小须先进行入学信息登记,张校长说:“我们区去年就已经开始了,现在全上海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这样能让学生以及家长及时了解招生信息,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对于新出台的小升初政策,民办交华初中的校长赵凤飞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限报三所民办初中,虽然减少了选择的机会,但是孩子竞争对手减少了,也能让孩子与家长更加轻松。

  扬波中学的谷光辉校长也大力支持限报三所民办初中的政策。“以前我们招生的时候,都下班了,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面试。”往年疯狂择校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对于家长与学生双方都是十分有压力的,而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家长:公平竞争打消焦虑

  岳女士的儿子目前就读于徐汇区一所公立示范园大班,新政策让她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半年来,她一直泡在某著名升学论坛,原本打算仿效去年部分家长的做法,跨区填报多所学校,“徐汇区本区的世外、逸夫是必填的,附近闵行区的七宝外国语小学、燎原也打算冲一冲的,盛大小学面向全市招生,又在家附近,肯定也是要去的,如果时间不冲突的话打算5所都去试一试”。

  新政出来后,岳女士先是觉得“打击不小”,待心情平复下来后,她倒也坦然了,“原先填报好几所学校,一是想多为孩子创造机会,二是觉得既然别人会这么做,自己不做就吃亏了,现在统一只能填报2所学校,大家都一样,没有吃亏之嫌,倒也是好事,帮助家长提前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