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建学院青年东方学者史焕聪在《Enviri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我校环境与建筑学院的青年教师史焕聪,研究发现大气亚硝胺(nitrosamine)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成机理,该发现可以解释大气污染物亚硝胺,在没有NO2之后仍可生成的原因。史焕聪老师,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 Nitrosamine Formation in Amine-Based CO2?Capture in the Absence of NO2: Molecular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环境科学领域的核心权威期刊 《Enviri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影响因子 6.2)上。
亚硝胺(nitrosamine)是一类特殊的大气污染气体,有致癌作用,它主要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尾气产物。常用的亚硝胺的生成机理都包含二级胺(R1R2NH)和二氧化氮(NO2)。电厂的燃烧尾气出口检测到亚硝胺的存在,可是大量的NO2早在脱硫脱硝环节已经被大量消除。这个研究针对没有NO2的条件下,进行亚硝胺的生成机理分析,分子模拟计算,并且进行实验论证。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同时证明,即使尾气预处理消除了NO2,亚硝胺仍然可能通过二级胺和一氧化氮(R1R2NH + NO) 通过2种不同的机理生成。这个成果可以解释工业火力电厂燃烧尾气生成亚硝胺的另一种可能,并且对于工业合成亚硝胺的生成抑制剂,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研究是史焕聪老师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Teerat Supap博士、Raphael Idem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参与人有电力公司Saskpower的经理Max Ball, Don Gelowitz, Collin Campbell。目前史焕聪老师就该课题继续研究,深入理解新一类的亚硝胺的生成抑制机理以及新型亚硝胺抑制剂的合成。
史焕聪老师是环境与建筑学院 2015 年引进的青年教师,复旦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在加拿大留学,工作10年。回国前在加拿大电力公司 Saskpower 获得加拿大高级工程师(P. Eng)的资质。他于2016年获得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的称号。史老师的主要科研方向在于大气污染物净化和控制,领域内子方向有:(1)燃烧尾气的CO2吸收-解吸处理,(2)排放尾气亚硝胺的控制;(3)尾气脱硝等等。
研究图解
供稿:环建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