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为你SEA-Hi!——Sea-Hi!首届论坛隆重启幕
2015年6月10日晚7点,基于万众创新理念建立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城市论坛—SEA-Hi!论坛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的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隆重启幕,该论坛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办。SEA-Hi!论坛是一个不寻常的交互式论坛,是喜欢上海的人们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是一个城市空间艺术领域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奔流的海洋,是一个规划建筑行业众筹众创的空间;它的英文缩写包含了空间、娱乐、艺术,也包含了上海和创新。它的中文名叫思海,思想的海洋,海纳百川,彰显海派气质;同时它又和SEA-Hi!一样,代表我们向全社会发出邀请和致意,希望有创新的观点、独特的实践体会和时尚开拓思想的人们都可以走上这个论坛为大家带来分享。
本次论坛邀请了市人大、市政协的相关领导、部分区县和委办局的领导、市规委会的专家代表、市规划行业协会领导、各规划设计单位代表,以及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区县规土局系统的业内人士,还有通过网上报名踊跃参加本次论坛的市民代表,来自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的学生代表,合作媒体澎湃新闻以及新华社、解放日报等媒体代表。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少勤为SEA-Hi!论坛致开幕词,他指出,我们上海既有一流素质的市民,也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精英,因此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市民和各路精英为上海的规划出谋献策,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SEA-Hi!”这个名称,既表明了我们这个行业是以城市空间为主要载体,也体现了“海派”的涵义,同时也包含打招呼的涵义,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目前上海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的“负增长”,这相当于一个人需要越长越年轻,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品质和活力,我们城市规划设计者,应该考虑如何让这个城市更加愉悦,更具有内在的品质。SEA-Hi!论坛的举办,既是“开门做规划”的具体举措,也有助于我们去迎接这个“注重品质”的时代。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海这座城市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主任马云安,市人大常委、城建环保委副主任陈兆丰、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毛佳樑、著名作家陈丹燕女士以及市规划院党委书记余亮同志共同为论坛启幕。
本次论坛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俞斯佳主持,共有七位嘉宾上台演讲,分别是著名作家陈丹燕女士、AECOM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刘泓志先生、曹杨新村街道主任潘旭山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沙永杰先生、自由摄影师席闻雷先生、独立建筑师俞挺先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宝静女士,这7位演讲嘉宾从不同视角与现场听众分享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悟。
俞挺先生的演讲题目是《闻香识城》,通过城市传统美食折射其背后的城市变迁,点出了城市生活方式与空间格局的关系。俞挺认为,我们既可以有传统,享受传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体验和愉悦,也可以有先进思维给我们带来前行的力量,这才是我们上海人最好的机会和最美的城市所在。
赵宝静女士以《回归人性化的街道》为主题,演讲以一段微电影为切入点,提出人性化的街道是适宜慢行的街道,活力多元的街道和充满魅力的街道是城市所需要的街道。
对于自由摄影师席闻雷先生(席子)来说,照片是他了解上海最直接的方式。数十张照片的背后,每张照片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席子认为,上海在变化、变脸的过程中,大家应该谨慎再谨慎,要留下这个城市更多的历史。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的面孔一样,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
沙永杰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武康路历史街区的前世今生。他认为,既然我们希望上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那么,武康路所在的这样一个区域,可以变得更精彩、综合能力更强。
来自城市基层街道的潘旭山博士认为,社区是人们活动、交往最重要核心的区域,社区公共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而全”。演讲以曹杨新村为例,尽管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但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潘旭山认为,我们需要城市宏伟壮丽的轮廓,我们更需要社区简单舒适的生活。
城市设计专家刘泓志先生提出,一个城市,需要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脚去行走,用心灵去感受。刘先生也在城市地标、城市交通、小区、商场、城市景观等十个方面,针对“为城市生活而设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著名作家陈丹燕女士借用多段历史的声音为现场观众分享了上海的点滴往事。她指出,上海其实是一个有特点、有性格、有生命的城市。因此在规划的时候,应该按照他的身体帮他裁剪衣服,按照他的尺寸为他设计一个床,然后让他生活得像他自己,这样他才会苏醒,如果生活得不像自己,这部分就会慢慢沉睡下去。
最后,论坛邀请上海现代集团的副总裁沈迪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同济大学彭震伟教授作了精彩点评。
本次论坛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演讲受到了到场观众的广泛好评,其影响力还在逐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