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村民:用浑水煮泡面时生怕不净加了生姜
引发质疑的“浑水泡面”图片
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浑水泡面”的水来自这个水龙头,目前水质已经好转 新华社记者 刘新 摄
云南鲁甸地震 遇难人数增至589人
记者8月6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6日10时30分,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589人死亡、9人失踪,2401人受伤。
在媒体报道鲁甸地震救援人员因缺乏净水不得不以浑水泡方便面之后,另有媒体认为“浑水泡面”不实,更有人直指“宣传造假”。真相究竟如何?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浑水泡面”属实,为当地群众在给养难以进入震中的救灾初期给救灾人员送上的热食。而随着道路逐步被打通,救援人员和当地群众目前生活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
灾区群众:
救灾部队:
看官兵太辛苦,我们自发给他们烧水泡面
引发质疑的“浑水泡面”图片拍摄于8月4日的龙头山镇龙泉中学。
地震发生后,这里聚集了来自解放军、武警、特警等多方救灾人员,龙泉中学老师和部分村民也留在这里当志愿者。那一锅带着泥沙的水,正是志愿者们为救灾人员烧的。
教师熊金华的女友杨云翠是当天的煮饭者之一。“看官兵们太辛苦了,我们着急,只能烧开水泡面,就用学校食堂的锅搭了两个临时灶台。方便面有官兵自带的,也有我们学校的。我担心水不干净,还特意往锅里加了很多生姜。学校里有些白菜,本来我切了要炒,看到大家太饿了,顾不上,也直接放水里煮了。”
这些从自来水管接出的水因为掺杂大量泥沙而颜色浑黄。所幸,这种状况在龙泉中学救灾点并未持续太久。
志愿者蒋虹秀说:“4日早饭和午饭的水都是浑的,到了晚饭就有从外面运进来的干净水了。”
救灾部队:
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奉命轻装强行军
对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救援人员来说,“浑水泡面”是难得的热食。震后10分钟,武警云南省总队官兵即携带各类物资装备向震中进发。随先遣队第一批进入震中的昭通支队政治处副主任胡河说:“山体滑坡,道路严重堵塞,距离龙头山镇还有十几公里,车没法开了。全体官兵奉命轻装徒步前进,随身只带了一点矿泉水和干粮。到达后忙着救人,没来得及、也没有条件吃饭。”
陆续抵达重灾区的救援人员们经历了相似的强行军。武警云南省总队宣传处副处长罗祥富回忆说:“3日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只能在半路扔下车、扔下给养,只求早一点到达灾区。”
这些早期赶到龙头山镇的救援人员见证了“浑水泡面”一幕:当地群众架锅烧水,各方救援人员排队泡面。
“我们部队去吃的人不多,不是嫌脏,而是担心我们都去吃的话,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鲁甸县中队中队长康伟辉补充说。
后勤部门:
人力扛运进净水设备,已解决喝水难问题
4日晚起,后勤物资陆续进入,各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武警救灾官兵5日开始吃上了热食、住进了帐篷。6日凌晨官兵们人力扛运进来的净水设备,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武警云南省总队后勤部部长杨波介绍说,随着道路打通,部队还将派来食品冷藏冷冻车、野战淋浴车和运水车,争取让救灾官兵三天内洗上热水澡。
疾控专家:
浑水烧开是不得已的选择
“把水烧开本身可以消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是一种选择。”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控制中心主任宋洪彬说,震后灾区的水质可能发生两类改变:一是微生物污染,如粪便等排泄物的污染;二是理化因素污染,如重金属因为地质结构的变化渗入水源。把水烧开可以对微生物污染进行消毒,但不能降低重金属对水源的污染。据新华社
江苏爱心
朝中食品:
20万元食品送灾区
前天夜里,南京朝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炜,连夜组织了价值20万元的食品,运往灾区。 这次捐赠的食品中有很多月饼。这些月饼,都是他们“备战”中秋节,准备布货进大超市的。“进超市可以缓一缓,救灾不能慢。”
退休党员:
冒着酷暑去捐款
8月6日上午一大早,一位老伯冒着酷暑风尘仆仆来到南京市红十字会,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500元,还没留下姓名,老人转身就要离开。经过多次询问,他才告诉红会工作人员,他叫茅常陆。茅老是一名退休的共产党员,长期热心公益。
磨刀老人:
捐出1346枚硬币
8月5日上午,“磨刀老人”吴锦泉带着用塑料袋装着的一兜硬币,来到南通市红十字会悉数捐出。经工作人员清点,吴老带来的硬币共1346枚,合计1213元。通讯员 周健
现代快报记者 钟晓敏 刘峻 严君臣
(原标题:救援人员“浑水泡面”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