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这个日子对于现代人来说,恐怕远不及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来得重要。但三月三在古时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相传这一天是黄帝的诞辰,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还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每逢上巳,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寓意洗濯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明清之际的上海,三月三最“闹猛”的并非上巳节的庆典活动,而是一年一度的龙华庙会,那可是旧日申城的一大盛事。 龙华庙会的来历 说起龙华庙会,先得追溯龙华寺的历史。龙华寺是闻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刹,位于上海西南的龙华镇上。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西域僧人康僧会自交趾(今越南北部)往建业(今南京)弘扬佛法,曾在此地结庐,设像行道。据说孙权为纪念康僧会,特意建造宝塔一座。武周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赐钱五千贯、钞锭一千,用于修缮宝塔、建筑圆通宝殿,是为龙华寺之始。“龙华”二字语出释典。《法苑珠林》云:“弥勒为佛时,于龙华树下坐。”因此,龙华寺是弥勒菩萨的道场。
清末出版的明信片中描绘的龙华塔
黄巢起义时,龙华寺塔均毁于兵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其《龙华夜泊》中就吟道:“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
民国时期的龙华塔
现存的龙华塔是北宋时期重建的。龙华寺则屡兴屡毁,直到明嘉靖、万历年间,寺院方才逐步得到修复。虔诚礼佛的万历皇帝还先后敕赐《大藏经》一部、鎏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和金印一颗,三者并称龙华寺“镇山三宝”。从此,龙华寺名动江南,四方朝山进香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骑着双人脚踏车的外侨也来龙华庙会凑热闹
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涅槃日,龙华寺因此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是时,各地信众云集,加之坊间还有“烧烧龙华香,投个好爷娘”的民谚,农历三月成为龙华寺一年中香火最盛的时节。香客多了,小商小贩们也紧随而来。他们在山门前的广场上设摊,竹木藤器、香烛供品、瓜果菜蔬、各式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民间艺人、江湖戏班子也前来一展身手,其盛况恍若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久而久之,龙华庙会声名远播,“三月三,上龙华”成了上海老百姓的头等大事。
龙华香汛和三月桃花 起初,庙会只是集中供应香烛纸具,饮食小吃,花卉果蔬,日用杂货,后来逐渐发展为经销各地土特产,到了明清时期,临时性的赶集设摊,发展为固定商铺,至民国初,龙华老街上已有商铺近两百家。在民国年间的《申报》上,经常有关于龙华庙会的报道。例如1926年4月5日有一则题为“昨日龙华游客之热闹”的新闻云:“昨为星期,又值寒食,沪上各界士女,纷往龙华一带扫墓进香者,络绎不绝。如斜土、斜徐、谨记、漕溪、天锁桥各路,自上午九时起,往来之马车、汽车、人力车等,连续不断,法租界十六铺至徐家汇之二路电车及沪闵长途汽车之龙华专车,乘客均拥挤异常……”。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龙华庙会盛况空前
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龙华庙会的规模及至鼎盛。北起龙华路茂公桥(今华容路口),南达今龙华西路、天钥桥路相交处,在绵延千余米的马路两侧,货摊、食摊鳞次栉比,沪杭铁路上海南站还开通往返龙华的专列,一日数班,以方便市民前往游玩。那时的龙华庙会“每日不下三万人”,难怪有人赋词赞云:“车如流水马如龙,轮船帆船白浪冲。香汛赶齐三月半,龙华塔顶结烟浓。”且慢!前面明明说是三月三举行龙华庙会,怎么又冒出个“三月半”?这其实与龙华桃花密切相关。
在龙华庙会上,卖花的小孩向游客兜售桃花柳枝
19世纪后期,龙华地区的农户盛行种桃。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自小木桥至龙华镇西面漕河庙、济公滩一带,数万株桃树绵延成林,垂杨夹道,红霞十里,菜花鹅黄,蜂蝶齐飞,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江南风情画卷,游人置身其中“飘然如入仙境”,“如游武陵源里”,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如果坐船,从黄浦江上遥望龙华桃花,则另有一番滋味:只见红霞片片,若在被风推行,又若千万红衣女郎成团作舞,胜于穿林绕树。
从四面八方赶往龙华的船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赶龙华庙会就单纯为了观赏桃花盛开的美景,正所谓“遥指崚嶒塔影斜,踏青一路到龙华。碧桃满树刚三日,不为烧香为看花。”桃花一般在三月半前后开得最盛,为了迎合民众的需求,龙华庙会的日期就渐渐延后至三月半。
豆腐干的生意经 逛龙华庙会,不仅要饱眼福,更要饱口福。龙华豆腐干就是庙会上的小吃明星。别小瞧这豆腐干,关于它的出现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清朝末年,龙华寺的一个老和尚想替寺里增加收入,看到庙会上人流如织,便动起了做生意的念头。出家人茹素,做豆制品那是看家的本事。于是,老和尚立马赶制五香豆腐干,在寺前支起个小摊,叫卖起来。老和尚做的豆腐干色泽浓郁、香甜咸鲜,引得逛庙会的男女老少频频光顾。从此,龙华豆腐干有了小名气。
庙会期间各色摊位
当时,龙华镇上有位做小买卖的年轻女子,脑筋活络,见到豆腐干的生意这般红火,她也买来白坯豆腐干,切成小块,用小茴香、酱油、味精、糖、盐加水一起煮,制成五香豆腐干。女子还别出心裁,将10块豆腐干用细稻草捆成一扎,不仅味美,卖相也好。她清早出摊,还未到中午,豆腐干即告售罄。这下,豆腐干生意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第二年庙会,一下子冒出了三四个豆腐干摊头,品种也增加了。
解放初,加上临时摊贩还有三十余家,其中最著名的为百年老店“吴顺兴”。公私合营后,龙华豆腐干专营户纷纷改行,直至1966年之后,龙华豆腐干基本不见踪影。如今,市面上供应的龙华豆腐干基本上都是七宝镇豆制品加工厂制作供应,龙华地区本身已不再生产豆腐干。
龙华庙会的记忆 -
上海18:02 04.05.2015 看看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