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遵义来了“上海老师”
去年,上海对口帮扶遵义,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去遵义援教,为当地送去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为当地教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骨干队伍。遵义人亲切地称他们为"上海老师"。
"爱心驿站"温暖留守儿童
15岁的刘艺是黔北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中学九年级学生,由于家庭变故,5岁起就和外公外婆住在离县城50公里的山区。与物质的贫乏相比,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这让支教老师很担心。"让孩子们自强自立不自卑,敢于梦想,并努力逐梦",是上海支教老师的共同心愿。
作为玉溪中学"爱心驿站"现任负责老师,同济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徐峰不定期地找刘艺谈心,帮她辅导功课。现在的刘艺比之前开朗许多,立志将来要当一名护士。
去年,杨浦区选派3名校长、12名教师,前往湄潭、正安和道真等县三所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父母外出打工,学校里留守儿童占了一定比例。这些孩子想读书、能吃苦、也懂事,但他们需要更多关爱和鼓励。"上海老师建起了"爱心驿站",每年确定30名留守儿童给予重点帮扶,每晚为他们答疑解惑,谈心疏导。"徐老师除了辅导课业,还会给我们讲故事、唱英语励志歌,鼓励我勇于担起男子汉的责任。"学生杨澳说。"'爱心驿站'建立后,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明显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玉溪中学校长韩峰说。
送教下乡送去优质教育
黄兴学校语文教师茹佳到正安七中支教才3个月,足迹已遍布周围七八个乡镇。
有一次,茹佳看到一个女孩拿着小本子,站在大教室门口"偷听"课程。她几次示意女孩进教室,但她不好意思婉拒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个'蹭课'女孩。如果有位好老师能引领她,她的人生会改变许多。"
今年9月,普陀区3名教师到习水县支教,戴继鸿是其中之一。在习水县远教站承担教育信息化验收和指导工作的他,已跑遍了下属所有乡镇。
在当地,不少村级小学都坐落在大山里,从最近的公交站下车,还要走上半个多小时的泥泞山路。因为条件艰苦,当地愿意留下来的教师不多。"他们急需优质的教育资源。信息化工程可以让山里的师生接触到更好的教育。"戴继鸿说。眼下,正是习水县信息化教育"班班通"的冲刺阶段。为了开通远程教育,这段日子,戴继鸿一直在山里奔波赶工。"有些山路特别陡峭,车窗外就是悬崖。但看着大山里坚守的乡村教师和要求上进的孩子,唯有促进均衡教育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按需援教留下"金种子"
习水县金州实验小学是一所希望小学,现有2600多名学生,也是普陀区洛川学校数学教师徐志平的支教学校。校长汪克全说,一开始担心50多岁的徐老师能否适应这里的大班教学,但三堂示范课后,徐志平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和课堂表现令他彻底折服。"徐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让人耳目一新。"
在距离习水县200公里的湄潭县湄江四小,上海回民小学英语教师魏芸带来的英语新教法引起了不小轰动。刚到学校时,魏芸看到当地英语教师用中文上翻译课。经过问卷调查、访谈、聆听示范课后,她找到了切入点。在她的指导下,湄江四小的英语教师第一次用全英语上了完整的英语课,还第一次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帮扶了。半学期,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口语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跟魏芸学了3个月的湄江四小英语教师陈国维道出了许多受援学校老师的心声。
精准扶贫,按需援教。三年来,上海市先后投入帮扶资金5800余万元,实施教育帮扶项目53个,通过"金种子"培养计划等分批选拔上百名校长来沪挂职学习,借助"百名上海名师遵义行"派出专家到当地讲课指导。遵义市教育局局长杜富川说,今年5月,遵义与上海签订了《2015-2020年教育对口帮扶协议》,上海帮扶将成为遵义跨越式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