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争
2015年7月1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黑白之争——专车与出租车的碰撞与新生”实践团队的同学来到上海南站,进行项目调查问卷的发放和采访。首先对火车站大体布局和人员分布进行了了解,讨论确定了问卷发放与采访的具体地点,之后分为两组开始了问卷的发放与交流。
问卷发放一开始并不太顺利,有部分乘客由于行程较紧及私人原因,婉拒了实践团的交流请求;并且在收回最初的几份问卷后队员发现:样本人员组成比较单一,多为学生群体,不具有代表性。实践团立即暂停调研,讨论研究对策。黄志涛等提出,可以根据衣着举止等先大致判断调研对象的年龄身份,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发放与交流,力求做到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员共与40余人次进行了交流,现场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30份。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各年龄段都有涉及;收入水平也包含了设置的所有层次。
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好几位受访乘客不是太清楚专车的情况,队员秦轩、张昭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专车的发展以及与出租车的对比,让这些受访者了解了专车的特点和应用,他们也发表了自己对于专车的看法和期待。彭玉婷、李显瑶组亲和力较强,发放问卷效率很高,期间还遇到了已经毕业的交大学长,受到了学长的支持与勉励。
团队成员在候车大厅、站内商铺及站外广场共三处进行了走访调研。其中在站外广场上,团队遇到了一位热心的退休老人和他的妻女,并对其一家进行了20多分钟的采访,获得了15分钟的录像材料。采访过程中,老人向实践团讲述了许多他和家人乘车的亲身经历,揭露了部分职业素质不高的出租车司机的拒载乱收费等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批评。老人还指出,由于上海市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很长,同时需要上交给公司高额的“份子钱”, 十分辛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们的困难。对于所谓由私家车改装的专车,老人表示这些专车司机服务态度好,响应快,收费甚至也低于乱收费的出租车,乘坐体验要优于所遇到的出租车不少。可见,这些专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需要。老人表示,他们现在更支持专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租车市场自身监管不力、部分司机拒载乱收费等不良行为屡屡发生;专车固然有安全隐患,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比起出租车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他们宁愿选择专车。
在回校途中,实践团选择乘出租车亲身体验情况。由于客流量不太大,路上比较顺利。成员张昭对司机进行了采访。司机师傅和队员们分享了他对于专车与出租车,尤其是对提供网上打车平台的各大打车软件的看法,表达了对目前市场定价、补贴等较为混乱的担忧。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专车与出租车各有所长,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市场的规范性是乘客和司机都十分关注的方面。只有在政府、公司和司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为百姓打造一个正规的、良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