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笼黄浦江大闸蟹开捕上市 个大味鲜产量稳定
晨报记者 张昱欣
正值菊黄蟹肥之时,受前期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今年是大闸蟹“小年”几成定局。不过,“阿拉”自己的大闸蟹似乎还挺给力,不仅产量保持稳定,大规格蟹(指3两以上母蟹和4两以上公蟹)的出塘率还能达到五成以上。昨天上午,今年第一笼黄浦江大闸蟹正式开捕,这种“腿长个大”的活水螃蟹将陆续爬上市民餐桌。
12年育种而成河蟹良种
从外表看,黄浦江大闸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色泽油亮的特征,公蟹的大螯厚重而有力。相比其他区域的大闸蟹品种,黄浦江大闸蟹的腿普遍更长。当然,有了“高颜值”,更应该有美味的“内在”。据了解,黄浦江大闸蟹以个大、肉厚、膏黄、味鲜为特色,多年来,不仅闻名沪上,还连续六年在全国河蟹评比大赛中获得金奖。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蟹”,黄浦江大闸蟹生长的地方可不一般。该品种的大闸蟹产自上海西南黄浦江水源地保护区,良好的水质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极适合河蟹生长。对于普通上海市民来说,阳澄湖蟹、太湖蟹乃至崇明蟹都可谓耳熟能详,唯独黄浦江大闸蟹,可能还是近几年才有耳闻。事实上,黄浦江大闸蟹的养殖确实并非一帆风顺。水产专家告诉记者,黄浦江大闸蟹本是沪郊名产,不过,自上世纪80年代前后,却因故一度停止了养殖的脚步,导致这一品种几乎无人问津。直到2007年,在松江区水产良种场和上海鱼跃水产合作社的共同探索下,选用了经过12年育种而成的第五代河蟹良种——“江海21”。经过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联合攻关,终于在近年恢复了20年前长江系大闸蟹具有的腿长、额齿尖的优良特征。
塘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
接下来要推广生态养殖,水质首先有讲究。据了解,浦江水入塘前,都将经过二次生物净化处理,通过水草的精细化种植,犹如铺设了一层绿毯,对水质改善大有帮助。同时,根据高、中、低等水层区域不同,以水车式增氧机、循环水增氧设备为主的立体式增氧方式,不但使水环境形成了良性微循环,还模拟形成了自然界的潮汐现象,使生态养殖环境得以更大程度还原。
这一系列生态技术的形成,得益于上海市河蟹技术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对于水质、水草以及饲料等多方面的研究,因地制宜,最终形成了“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增氧、颗粒饲料和鲜活饵料相结合,全程不用渔药”的生态养殖“松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