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教授来校讲学 畅谈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中学习会上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意义,了解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12月5日下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宏观院”)特邀教育部原副部长、宏观院博士生导师鲁昕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技术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学术报告。校党委书记、宏观院院长童世骏,宏观院副院长郅庭瑾,宏观院科研人员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专题报告的学习。报告会由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殷德生主持。
宏观院博士生导师鲁昕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技术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学术报告
鲁昕表示很高兴来到华东师大与大家探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以及全球技术革命和生产方式变革带来的一些问题。
随后,鲁昕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工智能的论述为指导,从人工智能对技术人才教育提出的五大挑战,拥抱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的五大对策,以及增加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人力资本投入五大措施等三个层面展开讨论,讲述了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是应用转化速度最快的技术创新,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报告
鲁昕指出,当前国家核心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的抢占物理空间转向了抢占信息空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当前及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储备和人才创新的竞争。目前,我国高端研究型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落地人才、一线操作技术技能人才等各级各类人才都存在较大缺口,教育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知识体系、总量供给、结构优化、终身学习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挑战,我国教育已有明确方向、良好基础与创新思路,具备了应对挑战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应对这些挑战,需建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术人才知识体系,加快增加技术人才总量,构建人才队伍科学结构,创造人才终身学习环境。教育必须紧跟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与人工智能发展赛跑: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总量,优化人力资本投入结构,明确人力资本投入重点,提高人力资本投入效率,开展人力资本投入评价。鲁昕表示,华东师范大学是培养教育者的地方,她希望大家能够站在科技前沿思考教育战略、教育政策和个人发展方向。
校党委书记、宏观院院长童世骏讲话
童世骏对鲁昕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在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深化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的今天,人工智能在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占比非常大。目前国际形势使我国面临巨大挑战,鲁昕的报告让我们对怎么学,能够做什么有了更多参照。
参会学生提问
会后,鲁昕还与参会的学生交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图| 戴琪 文、来源|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编辑| 吴诗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