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魔都生存记:兼职电话推销 被嘲笑没有前途
原标题:视频|大学生魔都生存记③:兼职电话推销 口干舌燥还被客户嘲笑“没有前途”
外面最高温超过40℃的天气里,能在室内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份工作对“50元15天生存体验”的队员们的吸引力远不止于此:
4个人每天一同完成5个指标,就能获得每人120元的日结工资;
只要不犯严重错误,这份工作可以干到实践的最后一天。
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见到石海姿和她的队友们的时候,眼前的场景却有点悲惨:
一间不超过20㎡的办公室里,空调坏了,电扇无力地转动着。四个女孩对着一张简陋的长桌,每人两部手机,相互之间没有隔板,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半,此起彼伏的说话声沸腾着,你很难分辨出谁在讲什么。
“先生您好,我们是光伏电力公司,是给家里做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可以免费用电,您之前有了解过吗?”尽管隔着手机屏幕,石海姿还是一眼真诚地询问着客户意愿,说话间,她不时地点头微笑,“这样的声音才够甜美。” 不过上面的这段话,他们很少有机会能说完,常常刚一开口,对方就把电话挂掉。
尽管每一言每一语,都浸润着她们的汗水,但是业绩却不甚理想。约定好120元的日薪,一天下来,等到了她们手里,就只剩下了80元。因为那5个指标,是必须和客户预约好上门实地考察的时间,才算是真正完成。但石海姿和队友们一天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完成了一个预约。
队员赵若倩面前放着两个纸杯和一个自带的水杯,每天坐下打电话之前,她都会先到开水间把三个杯子都打满水,“每天喝这么多水,都不怎么上厕所,全变成汗流掉了。”最让她崩溃的是,有时候客户不仅仅是拒绝她,甚至还会对她冷嘲热讽,奚落她“没有前途”。
不间断地拨电话、被拒绝……直到中午12点,她们才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因为预算不多,四个女孩只能到附近的包子店,每个人买一个1.5元的烧麦或1.8元的包子作为午餐。在魔都的酷暑之下,到星巴克“蹭”半小时空调,甚至是在公共厕所外的角落乘一会荫凉,竟成为了四个女孩难得的休憩。
今天,更多的队员们开始分享自己的喜悦。金郅劲是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在城隍庙的一家小吃店里,他找到了一份临时工。在店里进进出出,跑上跑下,一上午的时间,运动app显示他居然已经走了一万多步。临走时,老板娘给了他40元作为一天的报酬,但早晨小金向老板娘提出的报酬只有15元,外加一顿饭。
队员潘李昌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很有自信,他如愿找到了一份翻译的工作。短短两天的翻译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他还是觉得“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
附:石海姿的“魔都生存日记”2017年7月21日 天气晴热
转眼,今天已经是时间的第九天,过去的一周已然在我心里慢慢沉淀。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在话务员的岗位上奋斗了七天。话务员的工作内容虽然看似单一无味,但七天坚持下来,我从一个手足无措的“小白”,到现在已然练就了脱稿也能和顾客交流的自信。这些都是在学校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比如销售团队的凝聚力、员工之间的互帮互助。
由于18号工作的变故,我的“就业体检”终于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我摇身一变成了会展中心某餐厅的服务员。我以为服务员这种工作对我来说,定是小事一桩,不就是端端盘子扫扫地,但事实却不尽然。
中午12点是餐厅的客流高峰期,看似最简单的事情却让我累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脑子里冒出的念头全部是:我不行了!我不想干了!一万个放弃的理由在我心里越来越有说服力。
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多少次脑袋沉沉像睡觉,多少次脚后跟痛得移不开步,但是,无论如何,我都坚持下来了。
当我们被置于这个充满无限机会的城市,我们自己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强行被填入到今天能够慢慢融入的过程。初到上海,感觉到的就是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像随时会被这座城市吞噬。那种恐惧是由心而发的,特别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这种感觉更强烈了。但我心里却还是有一个声音,它告诉我必须强大起来。我身后还有老师,还有同学。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我们之间更是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味道:你找不到工作,我帮你推荐,我卖不完的报纸,你帮我叫卖。一言一行之间,我们在无形中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夏天,我更加了解“生活”二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