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屋”游客被吓哭 专家:建议限制未成年人进入

30.10.2015  10:56

今年7月“鬼屋”的促销人员正拉拢人气 /晨报记者 殷立勤

  在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摸索着前进,沿途时时可见残肢、骷髅,冷不防一个披头散发的“恶灵”从旁边冲出,吓得人惊声尖叫……这种以体验恐怖为主题的“鬼屋”在申城虽不算新鲜事物,但万圣节临近,上海的“鬼屋”总会应景地热闹起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鬼屋”在万圣节前夕再次掀起高潮,数量比去年差不多翻了一番。然而,由于场景过于血腥恐怖,加上对进入人群并无限制,不少女白领、学生族甚至被吓哭。

   现状:

   申城“鬼屋”再掀高潮

  这个周末,就是英美等国的万圣节。记者发现,就在万圣节前夕,申城将开出20多家以恐怖体验为主题的“鬼屋”。

  “精神病院”、“吸血鬼城堡”、“恶灵缠身”……光看到一个个名字,就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鬼屋”一般是经营方租赁下场地,再根据不同的恐怖主题进行设计搭建,门票价格从数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一名“鬼屋”经营者告诉记者,实际上去年万圣节前夕就兴起了一波“鬼屋”热,惊险刺激的体验受到很多人热捧,导致今年“鬼屋”再次掀起高潮,数量比去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那么,人们到“鬼屋”究竟消费什么,什么样的人才会去消费呢?据悉,喜欢玩“鬼屋”的主要人群是上班族和学生族,他们主要为了追求感官刺激和疏解工作压力。

   体验:

   6人入内吓得步步紧跟

  那么,“鬼屋”中到底是怎样的场景?记者到上海欢乐谷的最热门的“鬼屋”——“一双绣花鞋”进行了实地体验。

  目前欢乐谷夜场正在开放。记者看到,“一双绣花鞋”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里最多的是结伴而来的学生,还有年轻情侣。根据规定,一次最多让6名游客一起进入,等到上一批游客出来之后下一批才能进入,这主要是为营造足够的恐怖氛围。就在记者准备进入时,突然一名女游客惊叫着冲出“鬼屋”,跑到屋外远处嚎啕大哭,边哭边叫“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进入“鬼屋”后,脚下是一条窄窄的走道,两边都用白布幡遮挡起来,昏暗的灯光下,可以看到残破的床架,废弃的旧物,还有血淋淋的痕迹,冷不防发出一声怪响,让原本就万分紧张的游客吓一跳。而在行进中,在一些意想不到的角落甚至会跳出一个造型恐怖的真人或者探出一个血腥的头颅,发出怪异的人声,让女游客惊叫连连。

  一圈走下来大概是10多分钟,基本上6个人都是一个紧跟一个,在恐怖的场景中步步向前,一路受到恐吓。

  据这家“鬼屋”负责人介绍,他们开业10多天来,已经吓哭了不少女游客。但越恐怖也越吸引游客前来,9大“鬼屋”中“一双绣花鞋”接待游客量最多,达2.5万人。

   问题:

   难以保证不被过度惊吓

  那么,既然有人被吓哭,那么这些“鬼屋”惊吓指数如何界定?有没有办法让游客既能体验到刺激又不会过度惊吓?目前,大多数“鬼屋”只是规定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精神性疾病、怀孕者、年老体弱、酗酒、孕妇、身体状况欠佳者禁止入内。同时声明:对于主动参加的游客若由于惊悚等问题所引起的身体不适,主办方恕不负责。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开放的“鬼屋”,对进入人群的年龄基本无限制。一名去年在市区经营“鬼屋”的老板向记者表示,“鬼屋”一般都是流动作战,租一个场地进行布置搭建,经营期也就半个月左右,投入在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要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和盈利,必须吸引足够多的客源前来,因此往往会推出学生优惠票招徕客源。

   专家:恐怖刺激并非减压好手段

  “鬼屋”遍地开花,白领和青少年趋之若鹜,这种刺激方式真的好吗?对此,专家指出,“鬼屋”应进行“分级”管理,限制未成年人进入。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陈露表示,众多青少年之所以热衷于“恐怖消费”,是因为他们从中能体会到一种愉悦和满足的感觉,但青少年要达到新的满足感,就需要更强烈的恐怖刺激。一旦恐怖刺激无法满足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就可能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那些过于宣扬暴力、恐怖的“鬼屋”,应该禁止未成年人入内。

  医生也指出,尽管通过恐怖刺激能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但在恐怖环境里人的肌肉会高度紧张,一旦得到释放就如同按摩一样,身体会得到很大的放松,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很奏效,但不完全是健康的。因为在恐怖的环境下,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更健康的减压方式是听音乐、看电影、体育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