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办“中国CDS市场的发展之路”高端论坛[图]
12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举办“中国CDS市场的发展之路”高端论坛,在中国首批信用违约互换(CDS)交易正式亮相一月有余之际,论坛汇聚了海内外信用风险专家与CDS市场发展研究学者,与近两百位现场观众,共同探讨CDS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及其对信用市场和相关金融机构所带来的影响。
2016年以来,中国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出,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堪忧,投资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对冲需求激增。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9月23日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 正式搭起了信用违约互换合约(CDS)在中国的舞台。 10月31日,10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了15笔CDS交易,为中国版CDS正式登上舞台揭幕。
高金金融学教授、校友会固定收益俱乐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弘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国之所以现在对CDS感兴趣并对其日益重视,是因为中国信用市场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信用风险市场有强烈的刚性兑付的影子,而两年前第一例债券违约就打开了中国信用风险爆发的先例,今年以来已经有三十多例信用债券违约案例,使得市场对信用风险问题爆发的感受也特别深刻。
自1993年第一单CDS推出以来,海外CDS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并为此承担了舆论的责难,然而金融市场中对冲信用风险的需求使得CDS市场规模仍然相当可观。中国版CDS市场的发展应该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避免过去的错误,实现市场的潜力?六年前推出的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失利的症结何在,如何避免在CDS市场重蹈覆辙?不同的金融中介及服务机构(如券商和评级公司)如何在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围绕困扰中国CDS市场的诸多疑问和担忧,与会学者和业界专家首先分享了国外发达市场的经验,香港大学金融学副教授汤勇军发表题为《海外CDS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功效:来自学术研究的启示》的演讲。而对于CDS在中国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海云解构了《中国版CDS的产品设计与市场机制》,厦门国金首席经济学家郭杰群则展开了《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的反思》,广发证券首席风险官常新功最后阐述了《从证券公司的视角看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在严弘的主持下,常新功、郭杰群、张海云与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联合创始人/CEO庞阳、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总监许余洁,以本场论坛主题“中国CDS市场的发展之路”为核心议题展开前瞻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