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端机器人自主品牌稀缺 沪出台政策扶持
11月9日消息:本届工博会上,各国高端机器人大放异彩,特别是随着ABB“YuMi”双臂机器人和库卡公司全球首款七轴机器人的发布,标志着机器人正式进入“人机协作”时代。近日举行的工博会主论坛——第三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6860台,同比增长41%,中国成为机器人最大市场,但国产的高端机器人却鲜有本土自主品牌的身影。
专家表示,未来十年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也将受制于人。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通过推动机器人产业开放发展、搭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等五大措施,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继续巩固全国机器人产业最大集聚区的地位。同时,通过扶持一批企业加快赶超,补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短板。
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机器人代替人工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目前,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机器人的台数,韩国最高达到396台,世界平均水平是58台,但中国仅为20台。上海日立工厂的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产业工人287台,相当于德国水平。但遗憾的是,目前像上海日立一样高密度采用机器人的企业,用的机器人基本都是进口货。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表示,和国际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还是以中低端的三轴、四轴为主,高端的六关节轴机器人占比不足6%。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表示,传统的机器人已经不是高技术,但国内却一直徘徊在高产业领域的低附加值一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产业、资金三链的整合和协调。
上海目前已经集聚了ABB、发那科、库卡等一批国际顶端,以及新松、新时达等国内领先的本土机器人制造商,形成了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吴磊表示,上海将坚持本体和核心功能部件并举,在大力培育机器人本体企业的同时,聚焦突破核心功能部件瓶颈。
据透露,上海将五大措施并举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一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开放发展,当前正在重点培育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基地和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基地。二是搭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上海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机器人功能部件企业和本体企业对接。三是创新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探索开展机器人融资租赁业务,支持企业使用机器人。四是探索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发挥政府相关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机器人重点项目。五是加大装备首台(套)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首台(套)突破、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上海将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高度集聚的研发中心、高端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缩短中国机器人产业与国际的差距。
论坛上也有专家建议,政府既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弥补市场的失灵,为机器人产业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徐建国表示,当前必须防止机器人产业低端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