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今夏台风暴雨高潮洪水或"四碰头" 酷暑日较常年偏多
据《劳动报》报道,申城入汛在即。昨天,市政府召开上海市防汛工作会议。记者了解到,与最近30年的平均数相比,今年汛期上海降水总量、强对流天气和高温日数偏多,台风个数持平但强度偏强,入梅略晚、出梅偏晚。届时,盛夏强对流(雷电)或将频发。
据预测,今年汛期,黄浦江苏州河口高于4米的天文潮位有32次。相关部门提醒,对可能发生的台风灾害、暴雨内涝和太湖流域洪水等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下月起,本市就将进入汛期。
据市气象局预测,今年汛期预计总雨量680-800毫米,较常年(684.5毫米)偏多1-2成;降水集中期为6月下旬-7月中旬,盛夏强对流天气偏多。届时,预计汛期强对流天气日数可达15-20天,以短时强降水居多,重点防范区域为中心城区黄浦江沿岸、长江口沿岸、宝山、嘉定、浦东北部、淀山湖东侧青浦等地,易发时段为傍晚到凌晨。
气温方面,汛期平均气温27-28℃,较常年(26.5℃)偏高;高温日数15-21天,较常年(15天)偏多;37℃以上的酷暑日数为5-8天,较常年(4天)偏多,极端高温在39℃左右。预计高温热浪主要影响时段为7月中旬-8月,重点防范区域为中心城区及嘉定、闵行、松江等西部地区。
气象部门和防汛指挥部均指出,一般情况下,受厄尔尼多影响将会导致我国南方梅雨期推迟,同时也会带来持续降雨,导致北旱南涝。近期,山东地区已出现持续干旱,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已经发生了多次降水过程。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气候形势十分严峻,本市出现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灾害“几碰头”的可能性较往年有明显提高。
据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潜在的防汛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例如,不少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已经达到了疲劳期;上海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超过了6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这给防汛防台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高空坠物伤人、地下空间进水受淹,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此外,全市还有不少下立交、居民住宅小区存在暴雨积水隐患,云岭西路等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基本空白,西部地区泄洪能力尚未得到明显改善。
为此,相关部门正在不断推进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设施防御能力。截至目前,虹口港泵闸已基本具备通水条件,将于近日正式通水;西部地区泄洪通道防洪堤防达标工程正逐步推进;桃浦河西岸等一批应急抢险工程基本完成;9项道路积水点改善、47座下立交改造和121处下立交积水制动监测系统等项目被列入今年市政府实事工程,正按节点目标全力推进;庙行、龙华机场等排水系统也将在今年汛期发挥作用。
会议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以中心城区排水空白点和地标地区为防汛重点区域,特别是针对下立交、低洼小区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做到“一处一预案,一事一预案”,以及对其他相关重点区域持续展开隐患排查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