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 新理念 新范式——高校课程创新与教学学术高峰论坛在我校举办

02.12.2021  21:11

12月2日,由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新阶段 新理念 新范式——高校课程创新与教学学术高峰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席现场论坛的校外领导与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王丽伟主任、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蒋玉龙副主任、丁妍副主任、管理学院郑明副院长、同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郑沁露主管、上海大学教务部顾晓英副部长、教师教学教学发展中心辛明军主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王磊副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乐源主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牛媛媛副主任、《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魏志慧编辑等;出席现场论坛的校内领导与嘉宾有:上海财经大学徐飞常务副校长、党委教师工作部刘艳辉副部长、教务处江晓东副处长、研究生院谢永康副院长、党委学生工作部方卉副部长、高等教育研究所高耀丽副所长、就业指导中心汤玲莉副主任、金融学院朱小能副院长、商学院董静副院长、统计与管理学院吴纯杰副院长、商学院教师教育与发展中心叶巍岭主任、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郝晓玲教授等。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西郊利物浦大学等几十所国内知名高校的领导、教学专家及代表3000余人线上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以课程创新与教学学术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与教学创新、混合教学设计与创新、教学学术研究与教师发展等议题展开,通过大会主报告、分会场报告以及交流研讨的形式,为同行搭建专业的教学学术交流平台。会议议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论坛开幕式及主报告阶段,由上海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楠主持。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辞并做主旨演讲。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徐飞常务副校长介绍了我校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与教师教学质量保障情况,肯定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多年来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学术研究、促进教学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他谈到,为适应新常态下的课堂教学革命的新阶段,如何以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及新文科建设为抓手,推动课程创新与教学学术研究,需要各大高校携手同行,积蓄教师教学发展的新动能,为国家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随后,徐飞教授带来了题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中的“思/政”辨析》的主旨演讲,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职业伦理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做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重大意义所在。他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价值引导和价值塑造,并从学科属性、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辨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本质与区别所在。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在《面向未来的教师教学发展》专题报告中,对北京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进行了介绍,从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学生评价方式、变革教学和学习档案、变革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变革教育平台和数字校园五个层面,全面阐述了推进教学改革的路径,并提出,高校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开展全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要充分利用教学场所,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型、泛在化学习空间,要深化教学学术研究,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孙华教授还在线分享了北京大学依托“5G+智慧校园”、“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全球课堂”等项目建设,实现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持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创新。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蒋玉龙教授作了主题为《有的放矢,以人为本谈教学创新》的报告,他认为,首先,高校教师的教学要由传统的课程驱动理念转变为学习任务驱动理念,应建设有成效的在线课程,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能力、提质增效的效果。其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应注重积累“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借助在线课程实施高效、高质量的翻转教学。最后,紧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蒋玉龙副主任指出,“在线课程+原位翻转课堂+费曼学习法”适用于高校大量原理性讲授式的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新教学,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自主、互动学习和能力强化。

上海大学教务部部长顾晓英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从“大国方略”到“人工智能”的教师教学发展》。她首先指出,未来社会有着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变性和模糊性,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数量、质量的竞争,因此,在数字化系统里,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实现教师角色的时代转型,提升教师的思想站位,做好课程思政就显得尤为重要。随后,她从“九个有”入手,介绍了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建设历程、内容结构、团队建设等先进经验,强调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准确把握不同性质的课程特点,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在知识传授中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顾晓英教授掷地有声地表示,“大时代呼唤大课程,大学生需要大胸怀”,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课程、设计好课程、开发好课程、实施好课程,心中有思政,课上才会有,有为才有位,引发了与会者们的深度思考。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院长张晓军在《新时代大学教学创新的趋势:以研究导向型教学为例》专题讲座中率先抛出了一系列大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社会里,未来学生的成长需求是什么?需要老师支持什么?如何通过线下的课堂连接好线上的海量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学生追随自身兴趣的空间?在引导与会者思考的同时,张晓军院长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模式、教学情境等方面,细致对比了“以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中心”两种教育模式的主要区别,指出了面向未来的十大教学创新方向,并提出了教学创新“四步法”,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在研究导向型教学中进行的能力训练和知识框架搭建的经验分享,进一步阐明了当前大学教育发展与教学创新应当追求的目标。

第二阶段是分会场论坛,按照“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和“教学学术与教发组织机构”分主题分别在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其中,“教学创新与智慧教学”分论坛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项乐源担纲主持,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副研究员丁妍、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徐敏、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尹诗白、云南大学副教授邓铭,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的叶巍岭副教授和蒋峰老师做主题报告和课程展示。

复旦大学丁妍副研究员以《对国内高校混合式课程设计创新的分析与思考》为题,从什么是高质量的混合在线课程、国内混合式课程设计创新有何特点、混合式课程设计创新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呈现优秀大学教学的原则、标准和通用指标,解释FD-QM高等教育混合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对全国混合式课程设计创新大赛的课程作出评价,指出本土混合式课程在活动和测评设计方面尚显薄弱,今后仍需坚持“学生中心”的理念以提升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与适切性。华中师范大学徐敏副教授的报告围绕《智慧教学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通过分析传统大学课堂面临的困境,明确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挑战,阐明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展示三阶式翻转课堂并建议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西南财经大学尹诗白副教授的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教学探究——以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例》,通过“长征系列”虚拟仿真实验,介绍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三维场景等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阐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如何解决传统实践中的不足,提出促进虚拟仿真技术与高校教学融合的长效机制。

获奖课程展示环节,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云南大学邓铭副教授围绕《四化一体型全英文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以《国际经济合作》(全英文)课程为例,分享“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四化一体型教学理念、创新思路和具体措施,展示课程教学的推广应用效果,从课程国际化、教学立体化、课堂信息化、教研联动化四个方面呈现了课程的创新之处。上海财经大学叶巍岭副教授主讲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是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的获奖课程。叶巍岭副教授围绕《知行合一思想与PBL模式协同》为题,从课程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路径等方面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创新方案,提供了教学创新的优秀案例。上海财经大学蒋峰老师所展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实践指导》课程是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蒋峰老师从课程背景、学情分析、教改理念与思路、教改举措与路径几个方面呈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实践指导课程,诠释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展示课程的改革效果,分享课程开设的感悟与展望。

  “教学学术与教发组织机构”分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郝晓玲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侯定凯从教师社会性学习缺失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高校建立非正式同行交流与反思的机制--教学实践共同体的路径。他提出高校可以通过利用正式平台搭建非正式平台,创建更多实体和在线的教师交流空间,开展教师共同体的建设等途径建立教学实践共同体,从而促进教师的社会性学习,反哺教学实践,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山东大学副教授韩佶颖指出科研动机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她在分析学术型研究生科研目标取向与创新行为的特征以及揭示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应该注重成就目标引导,为其提供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比如说召开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举办科研创新竞赛,同时适当引入研究生竞争的机制,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行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朱凯围绕“智能化环境下会计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这一主题,指出智能化环境和传统会计的碰撞,给会计专业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通过重塑智能化财会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创新打造智能化实验教学平台,协同创新革新智能化技术环境等举措,逐步探索出一条“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智能化”四化一体的一流卓越会计与财务人才培养路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赵珂则聚焦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发展、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明确提出要构建校企协同商务语言与沟通创新实践共同体。她从知识创新和价值共创的角度来设计创新实践共同体的目标,并且采用界面管理的框架,针对商务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构建了跨界融合创新实践共同体的模式,希望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生态圈,发挥智库的效能。

随后,《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的魏志慧老师和《财经高教研究》编辑部的高耀丽老师结合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内容与实际,分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如何搜集材料并将日常教学转化为研究成果,以及大学教学学术研究的几种模式、当前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教发组织机构在教师培训方面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

  (供稿:毛佳韵、宋旭璞、徐贞、王斌 供图:段海娇  编辑:任斌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