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统战助力协同创新
做好高校统战协同创新工作,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邹日强
高校是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才聚集的地方。做好高校统战协同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高校统一战线是天然的协同创新团队
高校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等基层组织聚合了创新人才和资源,是天然的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好这支团队,有助于破解当前高校在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高校统一战线聚合协同创新主体。一般来讲,协同创新团队内部各主体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各自的知识特点和独立想法。高校统战组织成员主要是来自教学科研一线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方向。高校统战组织的构建及其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将校内不同单位、部门,甚至是不同高校间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社会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理想和学校建设目标,将他们聚合成一个互补、共进的高素质协同创新团队。
高校统一战线凝聚共同价值追求。高校协同创新团队主体涵盖高校、党派、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运作方式是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个创新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有共同价值追求来引导和规范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以避免团队冲突导致协同受损。高校统一战线能够依托先进的政治诉求和高尚的组织文化,形成共同的创新价值追求,通过导向、约束、激励、凝聚、辐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自觉进行自我控制和管理,促使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高校统一战线具备平台搭建优势。高校统一战线具有特殊的政治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能够构建起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依靠这个平台更紧密地联系政府、企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性难题,通过协同创新予以重点解决。在这个沟通、协调平台的构建中,高校统战组织既能吸纳各方需求并对利益进行分割,又能整合资源并对创新任务进行分解。
高校统一战线具备政策保障机制。在实施“协同创新”为主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大背景下,任何形式、任何机制的创新合作模式,都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高校统战组织作为知识分子政治团体,其特殊性更易于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尤其是一些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的配套,以利于深化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
怎样推动高校统战协同创新团队运行
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提高高校服务产业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有必要寻找出一条更有利于高校统战协同创新团队运行和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改善法律和政策环境。国外“斯坦福—硅谷”模式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出台法律法规,保障和规范各方合作者利益以及制定科技、经济政策驱动有力。创新氛围的建设对于统战协同创新团队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目前形势下,督促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法律,是极为重要的,以便营造激励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和政策大环境。
发挥政府和党派作用。获取项目和资源整合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统战系统内部积极推动联系的政府部门、企业,参与和投入高校统战协同创新团队的活动中来,为高校、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建立契约式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组织中,对于各方主体来讲,不应当是一个松散合作的方式,产权明晰是极为重要的原则。团队互动能力建设是统战协同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统战部门和科研部门要积极推动团队通过契约来明确产权,以促进合作各方深入持久地合作发展下去。
培育研发和转化联盟。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校企合作的难题之一。目前,社会效益也是统战协同创新团队的软肋。统战系统内部推动联合政府、科技和经济产业等部门设立技术供应联盟,借此加强团队与企业间沟通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增加合作的机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党委统战部)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10/24/content_42508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