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获评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近日,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遴选结果公布,学校申报的《“语言与未来”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 讲好中国故事》获评全国特色展示项目。
此次活动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以“学史立志、知史爱国、明史担责”为主题,旨在组织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史、“四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高校自主申报、专家审核推荐等环节,产生示范项目10项、特色展示项目30项。
附:“语言与未来”志愿服务队事迹材料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与未来”志愿服务队:
助力乡村振兴 讲好中国故事
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与未来”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对当代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号召, 依托 语言 学科 优势 , 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宣传集聚效应,求深度、强特色、务实效, 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青春力量。 服务队获教育部表彰表扬信,被授予2021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 原创双语版乡村振兴纪实专题片 《语言与未来》 ( Language and Future ) 自10月上线以来, 全网播放量突破30万 ,获中新网、澎湃新闻、解放·上观、东方网、第一教育、网易、上海新闻网等1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
一、 通语启志,知识惠民——深入基层为推普工作增色加温
服务队共 14名本、硕、博学生队员 ,认真应用党的实践经验,历时 10个月 的精心筹备、 16次乡村田野调查 和 21次集体学习备课, 在农村地区开展 “多样式、接地气、入人心”的推普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得到上海市松江区语委办、泖港镇、新浜镇的大力支持,广受村民们和师生们的认可,有力拓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效果。服务队基于多年社会实践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向村民们 解读了语言文字与经济建设的密切关系 , 分享了语言文化助力乡村教育、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模式与创新案例 ,并努力 推动中华经典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田间、进社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传承好、践行好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秉持的初心,服务队 紧密围绕增强国民智识教育、助力“科教兴国”“产业兴国”大国方略 实践开展活动,有效为第24届全国“推普周”工作“增色加温”。
通过 “走进田间地头”“走进随迁子女学校”“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的“三步走”方式,服务队将 “党史学习教育+推普” 的乡村科普教育充分落地,覆盖农村人口的学龄儿童、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妇女以及老龄人群。将“理论宣讲”和“语言教学”的活化融通,服务队坚持每到一处实践地,都开展 “同诵一首诗,同念祖国恩” 的经典诵读活动,在语言文字中亲近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意识。
在松江泖港镇腰泾村和新浜镇胡家埭村,服务队因地制宜地开展 稻田边的党课 ,团队成员在新农村的田间地头, 讲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从“推普脱贫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的光荣历程 ,带领乡亲们感悟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百余名党员村民;访问上海松江文明示范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挖掘身边乡村振兴的好案例、党史学习教育的好教材,拓展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案例在不同村镇的传播面和知晓度。
在新桥镇马汤村小学,服务队用好用活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资源,应用全景VR地图“云游”语博馆,营造了 “语言启智,馆校共育” 的良好氛围。此外,服务队的 “移动博物馆进校园”系列宣讲 还走进松江外国语学校、新中高级中学、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并为到上外参观的马汤村小学、新中高级中学等校师生提供 语言博物馆沉浸式“微课堂”服务,服务师生总人数超过6000人 。
二、 场场新,场场精——中国故事宣讲有质有量
服务队努力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学和全球传播领域的学科优势,依托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的研究特长,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外语外文讲述好、传播好 “三个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故事、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故事 。
遵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性、全局性的特点,服务队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实践理念,坚持走心又走“新”,将推普教学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深度融合, 推出 彰显语言特色、体现思政底色的“语言与未来”故事宣讲品牌 ,连续打造《两个“七年岁月”:学习领袖成长故事,共话青年责任担当》《茸城故事,云间华章: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大无畏精神》《现代农村的文明风韵:腰泾村发展纵览》《乡村振兴中的松江胡家埭新鲜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与新乡村建设70年》《语言与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语言文字事业回眸》《言聚心声:我们赖以生存的语言》《中国文化走出去:以语为桥,言通世界》等8讲各具特色的 “中国好故事” , 现已完成多轮校内外巡回式宣讲 。其中,在上外两校区累计宣讲24场,依托“松江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项目”赴松江多所中小学开展宣讲18场,覆盖听众近3万人次。
三、 中国味儿,国际范儿——让党史故事与中国话语“声入人心”
服务队通过 强化融媒体的传播效应 ,不断扩大辐射范围,服务社会,用 中国青年开展推普实践的观察视角 ,以中国语言国情与新农村建设为故事线索,精心撰写、译校,推出原创双语版乡村振兴纪实专题片《语言与未来》( Language and Future )。全片为普通话发音,配有中英双语字幕,上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A Prosperity Odyssey )展现了 腰泾村水稻种植业的现代图景 ;下集《荷塘词话》( Poetic Remarks on Shanghai Outskirts )道出了 胡家埭村发展莲文化与荷花产业的“致富经” 。在传达感动与温馨的同时,服务队用外国人理解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儿。全片于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第8个国家扶贫日”在学习强国、B站、抖音、微博、微信视频号、中国教育发布等平台正式上线播出,获学习强国电视专题片频道首页推荐, 全网播放量破30万 ,获中新网、澎湃新闻、解放·上观、东方网、第一教育、网易、上海新闻网等1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
语言文字工作始终是新中国发展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保障,是促进民族进步和国家兴盛的不竭动力。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服务队开展扎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人口学党史、悟政策,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引领高校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达到启迪智慧、自我进步的思政育人目标,提升了“国家队”语言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