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沪高校取得“2011计划”零的突破

24.10.2014  10:35

  本报讯 (记者 张炯强)上海高校四个协同创新项目入选2014年度“2011计划”,实现“”的突破。四个协同创新项目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领衔的“IFSA协同创新中心”、“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同济大学领衔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记者今天从同济大学获悉,由该校领衔、联合一批国内外相关高校、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于2011年8月组建。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心将着力攻克动力电动化、安全智能化、整车平台化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型新能源汽车核心自主知识技术群,为我国智能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力争支撑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协同创新中心自组建以来,已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智能化驾驶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自主品牌概念车,如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都将出自这个创新平台。
  “2011计划”全称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在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这一计划主要是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计划在全国设立80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这些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行业和区域内的科研领军能力。
  一年前,当国家首批“2011计划”启动申报时,沪上高校曾申报13个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结果在评审中被全部淘汰。之后,上海高校重新整合了各个科研领域的研究力量,核心是强调各机构间的创新合作。最终,在本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中,上海在全国24个协同创新项目中占据4席。
  据了解,上海各高校仍在推进构建新的创新平台。
   http://xmwb.xinmin.cn/html/2014-10/23/content_3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