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创业街让学生提前演练创业

09.12.2014  19:08

      大学生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教科书般的成功案例背后,往往是学生族现实打拼的残酷。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就有一条“大学生创业实践街”,一家家学生自主经营的实体店和工作室入驻于此,让学生提前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每个创业团队配备的企业家导师则以“过来人”身份为学生指点迷津。就在不久前,从这条街上孵化出的一家数字科技企业就成功入驻太仓大学生科技园,并得到了总额500万的投资资金支持。

  在创业街上走一圈,不难发现学生创业触角的敏锐。入驻的14个团队,就涉及互联网平台、艺术设计创意产业、新兴观赏性农业、赛事运营、在线教育、科技服务、循环物品交易、3D技术、手机游戏开发等诸多领域,紧跟时下热点潮流。

  近年来,本市高校毕业生中每年创业人数在700人左右,今年进一步攀升到1000人左右。一项统计显示,近几年沪上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包括互联网电商、贸易进出口、新兴服务业(媒体、广告、旅游、公关、文化、影视、酒店会展)、专业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餐饮等)。而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资金、场地、项目、人脉关系等瓶颈。

  创业街就给了学生一个提前备战演练的机会。曾入驻创业街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张璐璐不久前就被太仓大学生科技园邀请注册了一家数字科技公司,瞄准时下火爆的手机游戏、动漫设计市场,公司麾下拥有曾经在微软、水晶石等知名企业工作的员工15名,并得到了总额500万的投资资金支持。同样,校内的一家学生创业二手书店也在创业电视节目中获得各大投资机构认可,斩获第一轮融资100万元。

  创业街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创业“梦工厂”。不过项目要入驻这条街并不容易,得过五关斩六将。据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介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先要进入为期3个月的创业训练营,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创业的全过程和公司运营的要求。在训练营中,学生不断琢磨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最终通过严格的答辩和专家评审,甄选出入围项目。而成功入驻也并非一劳永逸,校方还会每个月开展考核,连续三个月最后一名的团队将被淘汰出创业街。每学期还将开展一次整体评估,优胜劣汰,循环入驻。

  严苛标准并没有阻挡学生创业的勇气,每次创业街招标都能收到五六十份计划书,竞争十分激烈。在这里,学生创业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合作。每个入驻的创业团队都由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组成,进行跨界合作。为了让更多学生体验创业,一些相似度较高但可创业性强的项目,则在专家建议下进行了团队整合联手协同创业。每个创业团队还配备一名与创业业态吻合的企业家和专家作为导师,为学生创业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