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十所高校分别聘请一位知名劳模担纲特聘教授
昨天,上海交通大学迎来一堂特殊课程———本市十多位劳模、工匠来到校园,分享各自人生经历和感悟,聚焦“为学、为业、为人”主题启发鼓舞青年学子。在这场“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交流活动现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十所高校分别聘请一位知名劳模担纲特聘教授,以期进一步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宣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与此同时,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选修重点课程《工匠中国》,正式在全国教育系统知名平台“易班”上线,通过互联网使品牌课程惠及更多大学生,为劳模工匠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支撑。今后,全市各高等院校、中职与高职学校将实现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全覆盖。
昨天,“抓斗大王”包起帆、“蓝领科学家”王军、“鬼才设计师”邵景峰、“当代好工人”胡振球、“劳模院士”邓子新、“太空之吻缔造者”王曙群、“大飞机圆梦人”严林芳等不同领域的劳模工匠打开话匣子,充分诠释何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很多劳模和工匠在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追求巅峰,精益求精,他们崇高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让人震撼,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继承这种宝贵精神。”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研一学生丁璐的一番话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在首批劳模特聘教授之后,本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劳模工匠讲师团队伍,实行聘期制,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鼓励高校聘请著名劳模工匠为特聘教授。同时,包起帆劳模展示馆、李斌劳模展示馆昨天授牌成为“劳模育人示范基地”。未来,本市还将重点打造更多的劳模育人示范基地,作为上海学生课外参观学习的指定场所;鼓励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吸纳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高校师生作为工作室成员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学劳模、做工匠”师从劳模工匠活动,引导劳模工匠与在校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双结对”,担任学生人生导师、实习导师和职业导师,跟踪培养新一代劳模工匠;开发更多劳模工匠精品课程,并加强劳模工匠文化研究;强化教师队伍劳模工匠精神的宣传培育,遴选部分社会工作类的劳模育人实践基地作为高校辅导员蹲点调研体验基地。
来源:《文汇报》 2017.11.25 第01版 要闻
原文: 劳模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