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高架支队民警朱晓明:执法多一点规范 少一些"艺术"
原标题:交警总队高架支队民警朱晓明短短几分钟就能查清违法行为,可他有个心愿——执法多一点规范少一些“艺术”
朱晓明在处理违法事故。焦轩摄
东方网10月31日消息:晚上10时30分,夜幕笼罩申城。延安高架虹许路北侧上匝道处,并道引流斑马线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岗亭,依然亮着淡黄色的灯光。
岗亭大约3平方米,一桌一椅,旁边再隔出一个卫生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高架支队二大队民警朱晓明正坐在岗亭里。窗外,奔驰的车辆,震得岗亭里饮水机上的大半桶水漾起一圈一圈的波纹。每天8个小时,朱晓明不会离开高架。只有临近下班时分,他才安静地坐回这个“办公室”,脑子里飞快地盘点当天工作的得与失。
动与静之间,仿佛折射出一种充满矛盾的特质:他是公认的执法能手,短短几分钟就能查清一起违法行为、调解一起交通事故,并且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可他又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的这些能力没有用武之处,“大家都文明守法,我们交警只要按照规范来处理,无需讲究什么执法艺术,多好呀!”
大货车违法闯入高架 处理过程只花四分钟
下午4时03分,记者跟随朱晓明在高架上巡逻。电台里传来消息:有大货车驾驶员违法闯入高架。朱晓明立即赶到现场,只见一辆超长货车正停在引流带上,旁边蹲着一名中年男子,来回摩挲着花白的寸头。
“师傅,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面对“违法者”,朱晓明先给了一个灿烂的微笑。“洋山深水港啊。真没注意到禁行标志!”这名驾驶员的手拍了下脑袋:“我不熟悉路。”
“从前面路口到这个匝道,应该有两块很大的提醒标志,你都没注意到?”朱晓明还是笑着说:“师傅在上海呆多久啦?”“刚才车多,没注意到标志。”中年男子的声音忽然小了:“我,一直在上海的。”“一直在上海,又是跑运输,怎么会不熟悉禁行区域?”朱晓明的一席话说得驾驶员哑口无言。
这时,车上忽然跳下来一名年轻男子,举着手机朝朱晓明跑来,口中骂骂咧咧道:“什么破导航!”在朱晓明面前一站,年轻男子把手机塞过来:“这事情不能怪我们,手机导航带我们上来的,这分数得少扣!”
朱晓明收起笑容,正色反问年轻男子:“你说导航有问题,导航知道你开的是大车还是小车?”年轻男子一下没了声响。朱晓明继续问:“你有没有驾照?”男子点头说有。
“我倒要说说你了,你有驾照,在副驾驶座上有没有注意到禁行标志,有没有提醒?”言罢,驾驶员认罚,年轻人没了声响。
4时07分,这辆超长货车驶离现场。整个处理过程只用了四分钟。
看现场听陈述问细节 还原真相拒绝罗生门
“美剧《犯罪心理》11季我都看全了,《福尔摩斯》全集我读得很仔细。”朱晓明读警校时的一大愿望是当刑警,对于侦查破案类的书籍和影视剧如数家珍。作为交警的朱晓明觉得,其中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有些驾驶员接受调查时,会本能地减轻自己的责任。这时候,就需要设计问题,快速问话,从中找出自相矛盾的地方,让他们说出真实情况。”
在一起简单的追尾事故中,当事人自愿撤离现场协商,却在协商中吵起来了——
“当时我一直在中间车道行驶,他忽然超速借道过来,结果追尾了我的车。”这是车主甲的版本。
“我在中间车道正常行驶,他忽然减速,导致我撞了上去。”这是车主乙的版本。
因为事故轻微,现场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当事人又自愿先行撤离,这很可能成为一起“罗生门”。朱晓明赶到后,仔细观察现场,又查看两辆车的撞击情况,再拉开吵得不可开交的当事人,分别让他们回答问题。
“你们都说走中间车道,当时旁边有几辆车?”甲回答“两辆”,乙回答“没看到”。“那是因为右边车道被你占了超车,所以你旁边不可能有车了对吧?”朱晓明看似随口一问,车主乙怔住了。结合车辆擦撞痕迹和对当事人的询问,朱晓明很快得出答案。
对于自己的功夫,朱晓明总结了三个字:“看”“听”“问”——看现场道路和车辆情况,听当事人陈述过程,问事故细节情况。“双方发生争执,受害方会一五一十,责任方则常会避重就轻。”朱晓明介绍,自己在现场会观察情况,评判双方讲述的过程,再通过追问补充细节,而通常“当事人会比较紧张,对于细节往往想不到那么周到。”
依法办事得“基础分” 建立互信才算真结案
一天晚上,内环高架漕溪立交内出口发生一起两车事故。朱晓明赶到现场时,一辆事故车辆已自行撤离至地面,另一辆车却停在路上。一名身形娇小的女司机站在导流线上,惊慌失措。“你没受伤吧?”朱晓明的第一句话,没问事故,先关心起这名驾驶员来。女司机抬头望了望他,嘴角渐渐放松,“没有,谢谢。”
“车辆只是轻微剐蹭,不是严重的事故。不过你一直停在这里的话,可能危险更大。”朱晓明疏导车流,让女司机驾驶车辆得以缓慢进入主道,来到地面道路与另一辆事故车汇合。
根据现场情况,朱晓明判断女司机因变道负全责。这下,对方不认同了:“明明是他们撞我,为什么成了我的全责?”“按照法律规定,非法变道引起追尾,变道一方需要负全责。从两辆车的刮痕方向来看,的确是你的车变道导致追尾。”在处理事故纠纷时,朱晓明一点都不像只有三年交警经验的年轻人。
但女司机不同意,喊着“要在电脑上看行车记录仪。”涉事的另一方同样不依不饶:“遇上女司机算我倒霉!”朱晓明发现,双方火药味很浓。他制止另一方的发难,把女司机拉到一边:“这次事故是你报的警,你肯定是信任我们警方的吧?”“民警同志,我是信任你。可对方下车就骂我不会开车,我不服气。”女司机说。
听完这话,朱晓明明白了问题的症结。他随即走到另一方旁边,询问是否存在女司机所说的情况。冷静下来的对方表示,当时自己情绪不佳,愿意道歉。看到这一变化,女司机也表示愿意相信交警的判断,问题顺利解决。
人文关怀、树立民警权威、建立三方互信关系,这是朱晓明处理事故的“三步骤”。“上海人管民警叫老娘舅,其实就是除了秉公执法之外,还得讲究执法方式,让双方满意。”朱晓明说,民警严格按照法规办事,只能得到一个“基础分”。要真正“案结事了”,至少还需要熟悉法律、规范程序、讲究技巧。
执法不应成为“艺术”要始终促进公平正义
不过,朱晓明发自内心地渴望执法不要成为“艺术”:“看到国外同行执法时,一二三按部就班,甚至无需对交通事故定责,当事双方就自行到保险公司协商理赔,多好呀!”
朱晓明曾听到这样一起案例:一辆出租车被一辆私家车追尾,尽管私家车应负全责,但车主纠缠不休。出租车上有乘客要前往机场,驾驶员担心会影响生意,反倒掏钱赔给私家车车主。“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情况极其尴尬。”朱晓明说,虽然看起来也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却失去了法律应有的公平公正。
朱晓明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起交通事故中,当事一方是外地进沪车辆,由于要赶回去办事,就主动揽下了责任。见此情形,朱晓明发急了。他正色对另一方上海车主说:“你今后总会开车到外地去,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愿意这样妥协吗?你想不想要一个公正的环境?”
一席话说得上海车主无地自容,事故定责得以解决。朱晓明坚信:这样的坚持是必须的,“我不能助长这种破坏公平法治的风气。”
从警三年来,朱晓明发现上海的交通环境出现了积极的变化:高架道路五根车道并为三车道,不少司机愿意遵守交替通行规则;发生事故后,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快处快撤”“撤离后协商”的意识……
“一个文明守法的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朱晓明表示,交警是维护法治大环境的一分子,要为促进社会和谐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