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下,“大接粮”尖峰时刻上演
你可知道,每年盛夏的七八月,是夏粮集中入库———业内称之为“大接粮”的尖峰时刻?你可知道,那些入库的粮食是怎样安然度夏,运用高科技做到“常储常新”?在一个最高气温超过40℃的日子里,劳动报记者走进沪上最大粮库上海浦江仓储有限公司,直击一线职工高温下的坚守。
一天入库最高超8000吨
上海浦江仓储有限公司目前下辖两个粮油仓库,分别是邬桥仓库和双凤仓库。劳动报记者此次前去的,是位于黄浦江畔的邬桥仓库,占地530亩,是一座粮食储备仓容超过50万吨、油脂储备仓容5万吨的大型粮油仓库。
当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了邬桥仓库的2号码头。日近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码头水泥地上,热浪汹涌。此刻的码头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装卸今年收割的小麦。记者看到,在吊车驾驶员的操作下,抓斗从停靠在码头的运粮船上抓取小麦,然后将小麦放入一个大型的存粮箱。码头上的工人则用传送带将存粮箱的小麦装入停在一旁的卡车内,卡车装满之后即驶入粮库储存。
“为了避开午后的高温天气,我们早上6点就上码头了,到11点早班就结束。”这个班组的班长肖生忠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班一共有9个人,一天要上一个早班和晚班。
记者看到,虽然天气酷热,但码头上作业的工人都是长袖长裤。肖生忠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在装卸粮食的过程中有扬尘和麦芒之类的东西,会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尽管大家满头大汗,也必须长袖长裤。
上海浦江仓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红兵告诉劳动报记者,粮食生产季节性强,收割入库集中,夏粮入库的高峰时段,就是七八月,行内称之为“大接粮”。从今年7月以来的情况看,邬桥仓库业务线路平均每天达到7、8条,“一天最高的入库量可以达到8000吨乃至10000吨。”
粮食也要“孵空调”
对粮库而言,码头上的“大接粮”只是夏季战役的任务之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则是确保已经入库的粮食安然度夏。
劳动报记者随后跟着工作人员走进了一间市级储备粮仓库。刚进入仓库,就感受到了一阵凉意。很显然,仓库里的粮食享受着“孵空调”的待遇。沿着楼梯爬到顶部,可以看到仓库里储满了稻谷。记者看到,仓库里挂着一个温度计。随行的上海浦江仓储有限公司粮食业务副主任孙成付告诉记者,仓库里的气温常年保持在23-24℃。
“实际上,在这稻谷堆里,也埋着几十个温度计,测量着内部的温度。”孙成付对记者说,这些温度计测量到的温度通过无线发射器直接传送到后台,从而实现了实时监控。
而在仓库的外墙上,记者看到了另一个设备,这一设备是干什么的呢?“粮食也和人一样,是会呼吸的,这个设备是用来自动测定粮堆中的O2、CO2、PH3气体变化。”孙成付说。
袁红兵告诉劳动报记者,这些年公司一直在推进“智慧粮库”的建设。目前,邬桥仓库采用国际先进的梅特勒-托利多电子磅秤,开发与电子磅秤相连接的软件操作系统,将粮食自动计量系统与粮食物流系统进行了无缝连接,使仓库发生各类业务的数据能在系统上生成并精确显示,实现了粮食磅秤信息化管理、粮食动态信息化管理。此外,公司运用先进的粮情测温技术、机械通风技术、环流熏蒸技术、谷物冷却技术等四项新技术来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仓库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零布线粮情检测技术,获得了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一线职工“送清凉”
今年夏天,上海迎来了罕见的连续高温,如何确保一线职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袁红兵告诉劳动报记者,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的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计划,为盛夏中工作的一线职工“送清凉”。
首先是根据气象信息,及时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做两头、歇中间”,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生产安全。目前,工作时间调整为早上6点到11点的早班,晚上5点到10点晚班。
其次,“送清凉、抵酷暑”,高温时段,由领导班子轮流带队,工会牵头,慰问辛勤耕耘在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员工,并对双休日的慰问工作明确由总值班和业务部门负责。
第三,对食堂的食品安全开展了专项检查,对各部门清凉饮料存放点进行了监督与规范。从生活上入手,改善了员工宿舍,统一配备了床、床头柜、衣柜、空调、电视机等,并进行了粉刷,中午食堂准备了绿豆汤供大家解暑,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
公司工会则积极配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说说高温下该注意的事,开展一次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或急救技能提升、防患于未然,开展一次职业健康检查,让职工安心工作每一天,开展一次高温慰问、工会就在你身边”。
记者 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