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李昀的下乡记 主动化解遗留问题

09.05.2016  10:34

李昀到果农邵桂平的果园里调研,询问她有什么需要村里帮助。

李昀(左二)和八家村村委会成员开会研究村务

  2013年国庆节,李昀开启微信朋友圈,并附上8张自己手绘人物肖像。从此,他频频在这里展示素描爱好。

  2015年11月下旬,在展示了积雪压在红苹果上的照片之后,李昀朋友圈主题变成了:我能卖多少苹果?从此,素描作品骤减,八家村和苹果的内容一屏接一屏。而李昀也从北京市委农工委调研员,变成了昌平区八家村党委第一书记。

  去年4月底,中央下发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7月,北京市委决定从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任期2年。其中,市直机关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北京还是头一次,李昀就是市级选派的102名第一书记之一。

   打响苹果推销战

  李昀任职的昌平区崔村镇八家村属于半山区村,人口约1000人,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依靠土地租赁收入。

  去年秋天,崔村镇苹果丰收,平均增产约三成,却遇上主要销售渠道大集团企业客户锐减。面对成堆成箱的苹果和中间商的超低收购价,果农们一筹莫展。

  如何帮农民们推销苹果成了李昀上任伊始的首项任务。李昀长期在农业口从事信息工作,农产品直销难不倒他。初步了解情况后,他就在信息工作圈、会议通知工作圈、校友会、设计学会、足球之友等多个微信群发布信息。朋友和同事们的订单需求纷至沓来。面对各路朋友的关心和信任,李昀答应,不管订购多少箱苹果,他都亲自送货上门。

  2015年11月28日是个星期六,李昀在车上装了30多箱苹果(每箱20斤),对遍布京城的十多家订购者逐一送货。出门时是早晨七八点钟,送完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第二天,李昀把前一天送苹果的路线图发到朋友圈。朋友圈轰动了。

  看到李昀送苹果如此辛苦,朋友们纷纷出谋划策:有人说地图画得不科学,换种走法可以更省时间;有人说送货方法不得当,不应该一趟跑全城,应该根据需求,一次送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区。

  其实,最初在朋友圈收到订单后,李昀曾动员村民自己去送苹果,但村民不熟悉路、没自己跑过市场,纷纷打退堂鼓,李昀只得亲自出马。李昀亲自送苹果的宣传效果很好,但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大,送了两次之后,他吸取了朋友的建议,改为集中送货,并呼吁朋友们上门采购。

  不到一个月,李昀就在朋友圈里帮村民销了一万斤苹果。

  为更好宣传八家村苹果,李昀提议在“北京八家村”公众号上开展“苹果之星”评选。对此,有的村民不以为然,认为把苹果推销出去才是正事,不愿参与。李昀亲自给村民开会动员,告诉大家“评选的价值不在于谁得奖了,而是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村有这么好的苹果”。

  在李昀和村委成员的发动下,投票持续了20天,八家村的公众号粉丝人数由原来的一百人左右,骤然增加到6970多人。评选“苹果之星”,不但宣传了苹果,也扩大了八家村的影响力。

  除了利用个人影响力促销苹果,李昀还争取到“娘家”市农委相关处室支持,给苹果销售做推荐。其中,市农委产业处协调农商企业注资20万元,用于苹果的周转采购、对接销售。八家村因而得到了一些企业的大订单。

  卖苹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天,一家企业来拉走了500多箱苹果,很快就退回来40多箱,因为其中都掺杂了坏苹果。这不是砸八家村的品牌吗?李昀让村党委副书记牛万海对新收上来的苹果逐箱检查,箱子上标注姓名,并告诫村民,不能再以次充好,及时杜绝了这种情况。

  李昀还充分调动资源,带领村民到机关、院校、社区进行展销。他联系了北京中环办公区管理办,让村民带苹果去摆摊。那里有市农委、卫生局等十多家政府部门,村民先后去摆摊五六次,卖出了很多苹果。此外,李昀还带村民去市人大、市农科院、市农业职业学院等地展销,让他们直接面对市场,学会了如何促销。

  果农邵桂平家有20亩苹果园,是村里出名的苹果种植能手。她告诉记者,去年苹果不好销,把大伙儿愁坏了。李书记一来,给村民们解决了大问题。“李书记还帮我们请来市里、中央的农技专家,指导我们用更省钱、更绿色环保的方法对付果树病害。”提起李昀,邵桂平满是感激。

  2016年春节前夕,八家村滞销的20多万斤苹果全部售完,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苹果滞销发愁了,碰到李昀就要拉着他去家里吃饭。

   主动化解遗留问题

  刚进村时,迎接李昀的并不都是笑脸。

  到八家村的第一天,李昀给村民做完自我介绍,一个老妇站起来说:“李书记,你要是干好事就欢迎你,不干事就哄你走。”其他村民纷纷跟着起哄:“把我们的养老费涨了”“年终分红要增加收入”“把我们跟北科的事解决了”……场面一时有点混乱。

  在政府机关工作了20多年的李昀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状况。“以前我们下到各区都是受欢迎的,从来没有遇到村民这样讲话。”李昀坦言,村民的表现让他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的淳朴和实在,他们没有级别观念,对干部也是平等看待:“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不客气。”因为村里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村民心有不满,诉求也不少。

  “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几乎是驻村第一书记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需要派驻第一书记的村,中央分为两类: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

  北京没有贫困村,但考虑到近期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实际,北京市从2015年起将首批派驻第一书记的村确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中需重点整顿组织的村和发展落后村,并计划到2020年做到全覆盖。2015年北京市共确定需选派第一书记的村有407个,其中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71个,发展落后村236个。

  何谓党组织软弱涣散?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曾做出解释:班子不团结,形不成工作合力甚至相互拆台;或者碰到问题躲着走,不敢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敢亮明观点;又或者干部不遵守党纪,管理不规范,制度不执行,甚至搞以权谋私等。

  在市直机关选派的102名驻村干部中,李昀是唯一的正处级干部。凭借多年在农业领域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李昀到八家村后也将工作的重点着力在化解村民反映强烈的、影响本村稳定和发展的遗留问题方面。

  9年前,北京科技职业教育学院与上一届村委会签订合同,租赁了村里的2.5万亩集体山场。合同约定一年租金230万元,当时约定公司给村里1200万,用作拆除山场上的建筑物的补偿费用,村里把钱花掉了700万,眼见拆除工作难以如约完成,双方合作陷入僵局。通过调查摸底,李昀了解到目前双方态度有所缓和,都有意解决这一搁置多年的纠纷。于是,他主动与北科方面接触谈判,促成双方最终重新签订协议,共同开发荒废近5年的2万余亩山场。

  为缓解村内人畜用水紧张,李昀走访八家村周边进行踏勘论证,提出蟒山天池正常渗漏水引水下山再利用项目,并协调将其纳入区水务局专项重点研究项目;为解决金隅集团污染补偿发放,李昀在村里设立专职监督员,查验各户村民实际居住情况,公开查验结果,力求发放补偿公平公正,保证村内和谐稳定……在李昀的努力下,解开了村里多个历史遗留问题,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驻村后没有上下班

  在昌平区派驻第一书记的17个村里,八家村是发展落后村。2014年,该村人均收入14000元,虽高于全国农村贫困线,但仅为京郊农村人均纯收入20226元的不到七成。要赶上全市平均水平,就得让全村上千口人年人均增收至少6000元,这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

  结合村子发展现状,李昀提出通过“组合拳”探索致富思路:邀请平谷区大桃销售协会负责人讲解团队建设、与果农关系处理、平台搭建、品牌推广、与物流企业合作等环节的主要做法,协调销售协会与八家村建立对接关系,不断提升苹果和草莓等农产品品牌质量;结合村里闲置的老房子,以及附近的清凉洞遗址进行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李昀在老房子附近组织艺术家写生活动,并与北京林大艺术设计学院签约,将这里打造成创作基地,谋划开发民俗旅游产业。

  同时,他还争取到农委的支持,推动崔村镇成为农业部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试点镇。在八家村,村委会旁的益农信息社成了村民最爱光顾的场所。村民李树学告诉记者,李昀书记给村里带来的好处可多了。比如这个益农信息社,她天天来,“这油菜又好又便宜,我天天从这里订。油盐酱醋、果汁、牛奶之类的东西也都比超市便宜”。

  村民出来可以在益农信息社订购各种商品,还可以把自产的农产品在这里委托销售。有了这份便利,村里先后有4名六七十岁的农民,托信息员网购了智能手机,享受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便利。

  谈及半年多驻村工作的感受,李昀说,以前在机关,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进村后,工作生活就混为一谈了。作为村干部,没有上下班、节假日的差别。你是村干部,你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跟村民有关。如果有村民找你,你说我下班了,等上班再说,村民会唾弃你的。

   村村有本难念的经

  作为北京市直机关选派的102名驻村第一书记之一,李昀的经历仅是他们中一个缩影。

  同在昌平区的流村镇北庄村是一个仅有90多户人的小村,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不足100人。北庄村交通便利,有耕地、山场和河滩地,建有56栋农业大棚,还是昌平区食用百合唯一试点村,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65亩。

  去年11月,由市政协派出的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良一进村,就经常在离村仅几百米的镇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过夜,天一亮就骑上一辆28式老永久自行车,走街串户了解村情,很快跟村民打成一片。

  北庄村小人少,但面临的困难还真不少。李良了解到,北庄村饮水管线是2002年由村集体和村民出资兴建,服役至今跑漏严重,迄今已修过34处,村民用水负担明显上升;同时,全村污水管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堵塞、跑漏现象,有时污水会渗透到地面。全村饮水管线7100米、污水管线8000米,都亟须改造。

  路灯照明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村里目前有26盏路灯,未全部覆盖村内道路,部分街巷晚间漆黑一片,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由于路灯不足,村里与公安部门联网的15个电子摄像头,仅有6个可以全天候正常工作,治安存在隐患。此外,村里有12栋农业大棚没有水、电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食用百合种植需要,耽误7家农户增收。村委会办公楼的主梁断裂,靠一根立柱支撑,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李良都一一梳理记录,提交整改意见、请求主管部门支持,目前这些问题均已找到解决办法,并列上议事日程,正在逐步解决。

  与派驻昌平的第一书记不同,摆在朝阳区驻村第一书记面前的问题,带有鲜明的城乡接合部特点。

  去年11月,市财政局原团委书记桂冠就任小红门乡肖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肖村位于朝阳、丰台、大兴三区交界处,村域2.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20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1236人,另有外来人口1.2万人。

  肖村属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流动人口比重大,区域内有全国最高法信访接待处,长期聚集大批上访者,一到接待日和重大节假日期间,上访人员可达到上千人。从经济发展看,没有地域性支撑产业,主要靠厂房出租、公寓租赁等过渡经济,功能疏解工作压力较大。从环境治理看,因地铁过村,拆迁一百余户,部分拆迁地没完全拆除,被周边住户当做垃圾场,一到雨季,垃圾经常堵塞水道,形成积水。村里水管线老化,跑漏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流动人口、出租大院、企业厂房比重较大,拆违控违、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检查,防盗、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工作成为两委工作难点,安全维稳工作牵涉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

  到肖村工作后,桂冠每天驱车60公里上下班,节假日和周末常常在村里值守,了解村情民意,走访党员和村民。

  桂冠表示,驻村之后,虽然离家远了,但是走街串巷离老百姓家近了,知道村里什么样儿了;虽然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少了,但是开展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的能力强了;虽然有时候说话糙了,但是家长里短的嗑会唠了;虽然出份子、请吃饭让口袋空了,但是能跟大伙分享工作生活中的快乐和喜悦,和村民们掏心窝子聊心里话让内心变得充实了。

  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也让桂冠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不容易、基层干部不容易、农村工作更不容易。

   延伸阅读

   下半年将启动新一轮选派工作

  去年,北京市共选派第一书记407名,其中市级层面选派102名,区县层面选派305名。任期均为两年。

  在市级层面选派的102名干部中,正处级1名、副处级11名、正科级57人、副科级33名。其中,市直机关37名,市属国有企业55名,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属机关10名,平均年龄40岁,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据了解,第一书记均是通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把关、双向选择的方式,从符合农村需求、能力素质过硬的市、区、镇优秀干部中选派。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有关要求,各派出单位要当好“娘家人”,做好“后援团”,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与派驻村结对共建,加大资金、项目、政策等扶持力度,指导和帮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任职前,第一书记都接受了政策和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享有政策、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对第一书记申报的项目,区直属单位和乡镇要进行联审并优先安排。如房山区每年为每名第一书记提供2万元专项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大兴区安排第一书记工作项目资金1050万元,按照每村30万元标准划拨,明确经费只得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致富项目、村庄环境治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

  在各方有力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放开手脚,在农村大干一番。

  市直机关工委郭弘波,被选派到大兴区北臧村镇北高各庄村。他发现村干部眼界不开阔,便带他们到中粮集团智慧农场学习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到北京大学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国家治理论坛,拓宽村干部发展农村经济的视野,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村民和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存取现金、转账缴费等金融服务不方便,郭弘波邀请北京农商银行北臧村支行工作人员到村调研,最终商定在村里安装一台农商银行的自助终端。

  市园林局选派林业科技专家张俊民到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入村后,张俊民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传授“大桃高密栽培管理技术”,带领大伙儿到周边参观,推动大桃产业升级,并带领村两委班子学习使用微信、电子营销。

  据北京市委农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去年派出第一书记的重点,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发展落后村。今年新一轮的选派计划,重点向低收入村倾斜。同时,各区乡也将根据实际需要做好选派工作。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目前全市正在进行低收入村的精准识别工作,建档立卡,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这项工作将在6月份完成,下半年将启动新一轮选派工作。

   第一书记曾是地方党委一把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主席或总书记是党的最高职位。第一书记的职务,在中共地方组织中曾长期存在。

  据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研究,第一书记的设置,源于国共内战后期。1948年5月华北局成立时,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中共取得全国政权后,第一书记开始用来称呼地方党委一把手。任仲夷生前曾回忆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县委都设有‘第一书记’。”

  “文革”结束后,第一书记的头衔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被继续保留。1980年,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南下广东,接替调任中央的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

  第一书记退出政治舞台,始于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倡干部年轻化后。老一辈的第一书记卸任,就不再任命,书记成为地方党委一把手。到198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卸任,“第一书记”淡出中共地方组织权力谱系。

  2012年7月,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左正兼任中共什邡市委第一书记,让第一书记职位在四川什邡重新出现,并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实,早在2010年江苏如皋全国率先开始向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两赴如皋调研。他认为,从如皋试点来看,派驻第一书记不管是在改变农村基层组织散乱差方面,还是在精准扶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方面,效果都非常好。

  如何保障第一书记派驻不搞一阵风,切实改变乡村风貌?竹立家认为,从如皋的经验看,可以用“两个轮换”制度来保障。一是干部轮换,年轻干部在不断成长,可以源源不断地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做驻村第一书记;二是村子轮换。一个行政村如果确实改变了发展面貌,政风好转了,班子稳定了,就可以认为是有长效改变了,可以不再派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