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合力让中山苑小区危机变成了生机
开栏的话
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报今起推出“聚焦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系列报道,聚焦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报道治理过程中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法和新机制,探讨需要突破和加以完善的新问题。
有着25年房龄的徐汇区枫林街道中山苑小区,最近多了一道大门门禁,新安装的高清探头,让居民生活更安心了。小区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可是,一年前,这里曾经闹得不可开交,面临“三重危机”:所有的老电梯被叫停,居民苦不堪言;业委会换届,原成员不愿续任;物业公司由于成本压力选择“抛盘”。
短短一年间,中山苑化解危机,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袭”。记者近日到小区蹲点采访,揭开小区由乱到治的变化。
中山苑小区如坐“火山口”
中山苑小区一度被聚焦,缘于一部电梯。小区里14台电梯经常出现卡人、关人事件,由于超过检验有效期,原电梯维保单位不再维保。
去年7月,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发出电梯整改通知书。7月底,中山苑14部电梯被物业公司锁停,居民进出必须爬楼梯,行动不便的老人叫苦连连。“电梯停掉,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宛五居委会主任马西霞说,长年累月,整个小区管理面临崩溃的边缘:绿化没人及时修剪,小区助动车失窃高发,居民常因停车等问题和物业闹矛盾。
积压已久的矛盾要追溯至2012年。居民回忆,当初开发商没有留下一分钱的大修基金,全体业主凑了144万元维修基金,由业委会管理,“当时业委会和物业在一起,而物业又是开发商带来的,账目上一直没有扯清过。”不少居民仍记得,开业主大会时,会场吵闹是家常便饭,甚至一言不合就打起来。因小区业主和业委会之间的矛盾纠纷,原业委会成员在换届时选择集体退出。
因经营困难,物业也宣布撤离。居民刘先生说,当初他入住时,物业费是1.2元/平方米,25年一直没有变。“我们是在亏本经营,这个价格没有物业公司愿意一直做。”原物业公司表示。
这样的“烂摊子”持续了一段时间,整个小区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业主用拒缴物业费提出抗议。此时的中山苑,似坐在了“火山口”——物业欲撤离、业委会散伙、电梯锁停,“三重危机下,小区业主情绪激动,多次跑到街道、区政府反映问题。”枫林街道负责人表示。
新业委会“裸干”赢回信任
“阿拉小区搞不好了!”居民失望的话语不断传入宛南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田虹的耳边,田虹很清楚:越是危机时刻,越不能让负能量“抬头”。中山苑小区的“危”,成了田虹和居委会主任马西霞二人眼中的“机”。
当务之急是组建新的业委会。田虹和马西霞在小区“安营扎寨”,她们要挑选德高望重、且有公德心和社会阅历的“能人”。经过走家入户地调查,一批住在小区的能人“大咖”进入居委干部的视野。他们中有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老制片人齐江、有热心居民区工作数十年的老书记丁军等。有意思的是,丁军刚从隔壁小区换房过来,就被田虹“盯”上了。
去年8月,新一届业委会正式组建,共5名成员。业委会主任齐江说了句“大白话”:“我们都怕小区搞不好,住着不舒心,房价也下跌。既然进了业委会,就好好干吧!”
居委干部认为,种种问题和矛盾的背后,是信任的缺失。而齐江主持的新业委会,开门见山提出“裸干”,为业委会赢回业主的信任。这个“裸干”,指的是业委会成员不拿一分钱津贴,连通讯费、交通费等也自己掏。“这是业委会铁的纪律,我们绝不和钱打交道。”在齐江看来,既然为小区做公益,成员们经济状况允许,该将就的将就,这样做工作更硬气。
物业费涨价“一切摆上桌面”
新业委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同居委、物业一起解决老旧电梯问题。在街道看来,商品房小区的老旧电梯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靠小区业主自己议、自己定。居民入住25年了,小区维修基金早已花光,电梯是修还是换?更新电梯的费用如何分摊?在枫林街道、房办和居委会指导下,新业委会制作意见征询表,经回收统计,90%以上的业主同意拆旧换新。业委会还制作了不同楼层业主承担费用比率意见征询表,提出两种方案供选择。
那段时间,业委会成员们一家家跑。最多的一天,齐江的手机计步软件显示,他走了3万多步。居民按比例自筹,加上街道补助,更换电梯的钱总算有着落了。田虹说,遇到居民有质疑声,居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都会帮忙解释,做业委会的坚强后盾。
电梯更换后,小区里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新业委会自己掏钱,给老物业送了一面锦旗。齐江说,老物业“抛盘”并非落井下石。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长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国字号”高建物业仍坚持托管小区,“驮着”它撑过了业委会换届,一直撑到启动新物业选聘程序,避免小区陷入“三不管”的崩盘状态,这份责任心实属不易。
“按照现在成本核算,物业费不涨,小区没法运作下去。”齐江将小区一名在职预算专业人士,拉进业委会作顾问。业委会列出小区清洁、安保等运作费用,经过精确测算,每个月需要花费60万—65万元。而按现有小区每月每平方米1.2元物业管理费来计算,物业每个月收入只占成本的一半。
经过专业人士估算,物业费从1.2元涨至2元,才能找到愿意接任的物业公司。25年未涨的物业费,涨幅超过一半,居民能服气吗?业委会的办法是,“一切摆在桌面上”,将账本公开,如实反映。
经过电梯更换这一“仗”,再加上新业委会裸干的“作派”,居民对业委会增加了信任度。在新业委会主持的第一次业主代表大会上,当账本明目公布,业委会提出物业费上涨的建议时,业主代表们一致鼓掌通过。
明年要争回“文明小区”金招牌
“以前,居民跑到居委会来,七八成是投诉物业问题。”田虹说,重建业委会,新物业入驻后,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劲往一处使,把小区拉出“沼泽地”,“这就是共治自治的力量。”
停车费收取历来是小区的“灰色地带”。一些私家车或外来车辆,给保安送包烟、塞点钱,停车更方便,一定程度上造成小区停车费收入流失。有的问题,用人管,不如技术管。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商量后,给小区安装智能道闸,所有车主车辆的车牌号等信息输入电脑系统,运用车牌识别技术等控制车辆进出,计算时间收取停车费。技术管理大大减少了“灰色地带”造成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小区收到的停车公益性收入达7万元。
按照惯例,小区进进出出每笔收入和支出,业委会定期在公示栏中公布,居民们心中更有数了。
小区里发生的矛盾,许多都与琐碎事相关。居民有意见了,去找物业,如果物业“两手一摊”,就打上“死结”。在齐江看来,物业不作为,业委会有责任。小区里的“一地鸡毛”,需要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一起“拣”。
有一名住在底楼的业主,家里房间窗户外就是停车位,隔着不到半米,不堪噪音和尾气的困扰,业主一年没交物业费。小区内的停车位原本就紧张,一个车位挪开,又会影响到车主的利益。“业主矛盾往往有连锁效应,需要业委会和物业共同破解。”在业委会的建议下,物业公司对小区内一段道路给予拓宽,增加了一个车位,两边皆大欢喜。
“这个小区,开始上道了。”这是居民们的共同感受。看见小区管理井然有序,不少业主主动缴纳物业费,还有业主一下子补缴欠了三年的物业费。如今,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8%,小区运作越来越顺畅。
作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外销房,中山苑小区曾拿过“文明小区”的金字招牌。“阿拉小区六楼多层还带电梯,过去风光无限,现在更有信心了。明年,我们要争回那块属于我们的金字招牌。”居委干部和业委会成员自信地说。
短评
“共治”破题转危为机
透过枫林街道中山苑,很多小区都可瞧见自己的“影子”。一年多前,中山苑面临“三重危机”,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一言以蔽之,就是“三驾马车”失衡,小区的运作机制失灵了。
一位街道干部曾说过,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就是要看“三驾马车”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这都有案可循。而在治理有方的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者关系协调有致。这一点,无论商品房小区,还是老公房小区、混合性小区,概莫能外。
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危机问题。危机往往孕育着“生机”,中山苑的由乱变治就是最好的佐证。面对小区“三重危机”,中山苑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为主体,物业企业为主力,多方共同参与,短短5个月内,就重塑架构,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从而脱胎换骨。抓住协调“三驾马车”这个关键点,从“共治”入手破题,最终化危机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