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版头条]三会聚首,沪上参会代表畅谈建设科技强国
昨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总书记的话令与会科研人员心情无比激动。
“我们必须跑起来,不辜负这个时代!”上海的参会代表们说。
激发科研工作者创新热情
从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1978年迎来“科学的春天”,到今天“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教授说,这次会议打响了激发科研工作者们创新热情的发令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比较了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创新政策方面的差异,以及古代科技创新对国力的影响,可以看出,中央对于科技创新对国力发展的重要性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梅宏教授说,科技过去总是被作为很多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则体现了中央对我国科技创新这一系统工程的全盘思考,“尤其是提出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这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乃至经济发展都是一体化的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未来需要更系统地重新思考人才培养,让年轻人的创新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跑起来,不辜负这个时代!”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与会院士的心。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认为,“出论文”指的是严谨、扎实的基础研究,也就是要求科学家做出原创性工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则要求基础研究必须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我国掌握关键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发展产业应用的坚实基础。
褚君浩所从事的是半导体器件研究,最近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新现象———当太赫兹波照到半导体/金属结构上,会发生载流子集聚现象。“利用这一发现,人类就可以制造出能在室温下进行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的器件,而此前太赫兹探测器只能在深低温下工作———科学家不仅为此连续发表了3篇优秀的论文,而且这一发现的成果很快延伸到技术发明新器件的制造上。”
这句话也深深触动了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所长徐鉴。他说,抢占世界科技领域制高点,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让一批杰出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家能坐得住“冷板凳”,能较长久地静下心来,专注于科研。由此,制定符合基础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设计、宽容失败;另一方面,在科技管理上要进一步“放权”,毕竟“历史上产生的一些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不是管理管出来的”。
给创新人才充分“放权”
不少院士告诉记者,总书记在大会上对科研创新提出5点要求时,赢得了最多的掌声———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的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总书记几乎每讲一句,全场就响起热烈掌声。
张杰告诉记者,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于科研人员遇到的问题非常清楚,尤其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方面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包括管理体制僵化的问题。比如,对科研人员管得太死,总书记谈到很多案例都是信手拈来。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则表示,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做出一流的成果,也才能拥有与世界一流水准对话的能力。有机所的氟化学积累深厚,在引进了富有活力的年轻人才之后,近年来“上海氟”在世界氟化工领域名声鹊起。正因为此,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主动要求与“上海氟”团队合作,将他后几年的开拓性工作放到这里来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给人才松绑,任何创新不是领导“管”出来的,而是科学家做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教授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十分感动。他表示,作为医疗、教育战线的一分子,感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培养创新医学人才,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医疗成果,让医学科技创新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作为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更要敢于担当,切实赋予广大科学家、医学家和教师自主权,为他们服务。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后两者都不是“管”出来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徐玉芳相信,随着大会的召开,更多制度红利将会逐步释放。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配套政策,通过推行高效的科技管理,让更多“新政”得以落地,广大科技工作者翘首以盼。
从目标到现实“任重而道艰”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提到的目标和规划非常鼓舞人心,但要实现这些计划,任重而道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金亚秋说:“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他对总书记讲话中再三强调的“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深有感触。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认为,本次大会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添了强大动力,坚定了前进的步伐。未来,上海科技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的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内涵,以突破体制机制问题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为关键,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为支撑,以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打造创新功能型平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集聚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成为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全球创新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打造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金亚秋认为,对于高校科技工作者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科学教育工作,“我们不仅自己要‘奔跑’起来,还要和年轻人一起‘奔跑’———培养学生们拥有‘跟跑不开心,平跑不甘心,领跑才开心’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走出会场,总书记在会上说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还萦绕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 院长助理兼汽车用钢研究所所长蒋浩民的耳边。蒋浩民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应用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是这个时代企业科技人员无法推卸的责任。
作为宝钢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蒋浩民一直提倡产学合作开发第三代汽车钢铁。他认为,大会讲话强调了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来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市场转化,这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更有动力去做一些风险大、回报也大的与市场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
科普与科创是创新发展的两翼
总书记在讲到要弘扬创新精神,培养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时,强调了科普工作,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杨建荣表示,科学普及是科学创新的“人的基础”,2015年上海市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人数为18.71%,位列全国各省份第一,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基础条件。总书记的讲话,对科协这样一个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今后,科协将继续发挥科学场馆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上的作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褚君浩曾多年担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他说,作为院士群体中的一员,科普也是自己的一项工作。除了科研和为国家发展提供思想,还要通过科普,让更多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科学精神浸润人心,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更多出色的科学家、技术工程人员。
来源:《文汇报》 2016.05.31 第0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