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首日专车却是焦点 司机:担心专车平台开放带来冲击

09.10.2015  10:18

原标题:出租车调价首日,焦点却是专车司机:调价对客运量和收入影响不会太大,但担心专车平台开放带来冲击

昨天,上海市出租车开始施行新的运价机制,一早许多车辆开始了更换价格标签和调整计价器工作。殷立勤摄

  昨天,是上海出租车行业正式调价首日,出租车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更换计价器。记者随机采访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他们对于此次调价总体反应较为平静。对于未来,司机们有着担忧。令记者意外的是,出租车司机并不太关心调价,而更关注昨天专车平台开放的消息,他们担心这会对出租车市场带来更大冲击。

  算一笔账,调价影响不会太大

  记者采访了强生、大众、海博等出租车的多名司机,他们一致反映:这次调价对客运量影响不会太大,司机收入变化也不会很大。

  为什么这么说?司机师傅从不同角度算了一笔账——

  普通车型起步价上涨1元,但因取消了1元燃油附加费,在3公里以内的车程,路上又不堵的话,相当于没涨价;

  3公里-10公里以内的车程,单价从2.4元/公里上涨至2.5元/公里。也就是说,如果车程在10公里以内,路上又不堵的话,涨价不会超过0.7元;

  此次调价超远距离加价从10公里开始,改成15公里开始,每公里运价加50%,在不拥堵的情况下,11公里-40公里的车程,费用比调价前还便宜;

  当然,如果一旦遇上拥堵的话,费用就会增加。原先时速低于12公里或等候时,每5分钟算1公里,10公里以内每分钟花费0.48元,10公里以上每分钟花费0.72元;现在,每4分钟算1公里,15公里以内每分钟花费0.63元,涨了0.15元,15公里以上每分钟花费0.94元,涨了0.22元,夜间加价就更贵。

  对司机来说,这些幅度并不大的车价变化,每个月带给他们的可能是400多元左右的增幅。当然,途安车起步价由原来的14元/3公里变成16元/3公里,带来的车费会增长得多一些。据悉,途安车型将逐步成为上海出租车的主力车型。

  当然,如果路程十分遥远,车费上涨幅度将不小,这也和“车距越远,污染排放越多,承担更多费用”的原则相符。

   遥想前景,出租行业系统改革

  尽管总体反应平静,但部分司机对未来有些担心。

  记者发现,一些出租车驾驶员昨天都知道本报有大篇幅的出租车行业调查报道,均表示写出了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受。不少司机坦言,随着调价的全面铺开,出租车企业对司机的考核可能会越来越严格。

  一位强生司机告诉记者,目前每车一天如果做满40单,就可奖励80元,但他很担心以后接单数的指标会有所增加,这样就相当于抹平了此次调价带来的收入增加。一名大众司机表示,昨天从早上6时一直干到晚上8时,毛利仅700元,如果晚上不做的话,这一天收入实在太少,没啥意思。“生意还是一样难做。不过这样长时间的劳动,性价比和原来也相差无几。

  司机们还担忧,随着途安车型的逐步替代,以及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网络的完善,选择乘坐出租车的乘客会逐步减少,而此次调价的幅度并不大,可能还会带来收入的减少。

  这也说明,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并不仅仅是调价一个方面,而是亟需拉开大幕的全方位系统工程。

   专车开放,期待竞争更为公平

  更令出租车司机紧张的是昨天下午“专车平台开放”的消息。

  昨天下午,滴滴快的获得了国内首张专车平台资质,并且暂时对专车尚无统一定价,也没有数量管控,完全依靠大数据分析来调节。

  对此,很多出租车司机担心,如果专车和目前出租车价格差距并不大,专车数量又没有很好地进行管控,这就相当于在市场上增加了不少“约束更少”的车辆来从事出租车服务。

  “专车的价格更自由,车型更多样,服务更多元,而数量却没有受控,如果调节不好的话,不但不会造成专车和出租车的错位发展,反而会形成专车和出租车“双输”的局面。”同时,目前约5万辆出租车,加上新加入的专车,无形中增加了实际运营的车辆数量,污染排放也会相应增加;拥堵程度也会加剧,无论乘坐出租车或专车的乘客,也会因此支付更多的费用。

  看来,专车的开放并不能“一放了之”,政府在与平台合作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制定出更为详细的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