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首批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劳模工匠走进校园 思政教师走进企业

02.02.2021  21:12

  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发动相关院校和企业投身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火热实践中来,切切实实为上海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保驾护航。2月1日,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首批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市政府举行,市总工会会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后,劳模工匠将走进校园,思政教师走进企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上海市副市长陈群的见证下,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首批14所高职院校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单位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获悉,今后2年内,签约院校与企业将围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清单,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技师+工程师”等“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贯通机制;充分发挥工作室作用,依托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等工作室资源,进一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职业教学能力升级,双方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需求帮助教师深入企业,共同推进“教师与技师”互动学习机制;优化职业教育模式,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培训需求共同开发职业终生培训项目,发展工学交替、等各种学习方式灵活的职业教育;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根据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建立就业基地、培训中心等;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依托,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劳模精神走进校园,签约院校与企业还将共同探索构建包含劳模演讲教材编制、劳模课程建设、劳模讲师队伍组建等多个方面的高校劳模精神育人体系,搭建劳模进校园的示范基地。定期举办劳模沙龙、劳模创新论坛等劳模交流与创新活动,开展高校思政名师进园区、进企业,将劳模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双方将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课题研究,在职工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讨。

  莫负春表示,首批校企合作签约既是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上海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规模、结构与上海新型产业体系要求相适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务实合作,扎实推进校企合作落地见效,聚焦产业新需求,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坚持整合联动,强化支撑保障;及时总结经验,拓展校企合作覆盖面。他强调,工会是帮助职工学习提升的“大学校”,要发挥工会优势,做好职工学习培训宣传发动,用好工会资源助力职工学习培训提升,做好信息沟通和服务链接工作,助力校企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主持会议。

  全国劳动模范、市总工会副主席、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组班组长王曙群,全国先进工作者、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共同为“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揭牌。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包起帆,全国劳动模范、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数据管理组组长谢邦鹏共同为“上海劳模学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