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博馆奇妙行促创新发现之旅 给市民好奇心"加油"

18.04.2015  13:50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上海市民又多了一个大开眼界的好去处——经过6年施工建设,近2年精心设计布展,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明天将举行开馆仪式,4月19日向公众开放!

  自然博物馆,在上海人心中,有种独特的上海味道——位于延安路高架旁的老馆曾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它就像岁月中泛黄的老照片,记载了斑驳记忆中诸多“第一次”的科普瞬间,随时间流逝却愈发清晰闪亮。如今,在南北高架旁的静安雕塑公园深处,“老照片”被浓墨重彩重新“点亮”。这座曾激发无数“上海小宁”去“探险”的博物馆,华丽丽“换新颜”之后,已经装满各种奇妙“历史片段”,静候市民来探秘:让大家在自然历史的演化长河中,开辟属于自己的“创新发现之旅”。

   自然演化的历史

   穿越时空到现代

  “继上海科技馆之后,上海又多了一处地标性的科普场馆,让人兴奋又期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至今还能记得,儿时与小伙伴一道去老自博馆参观,看到高大的恐龙化石马门溪龙,壮硕的远古动物黄河象,神秘的楼兰女尸时,小小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很长一段时间都思索恐龙为什么会灭绝,黄河象去了哪里,楼兰女尸会不会复活……回望科学人生路,褚院士觉得创新人才的成长,来自于一次次的创新萌动,最初或许就在儿时玩过的某处科普角落被激发。“一座生动有趣的博物馆,会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玩中有学,学中有思,潜移默化中悄悄开启一扇创新之门。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1956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建。多年来,它一直在我国自然史研究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的藏品数量及品种在国内首屈一指。时代发展、城市变迁,场馆基础设施老化,展示内容日趋陈旧,面对市民日新月异的科普需求,老馆越来越力不从心。2001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归并入上海科技馆。2004年,经上海科技馆理事会讨论,正式提出重建上海自然博物馆。2009年6月,总投资13亿元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项目,破土动工。

  建成后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南北高架西侧的静安雕塑公园内,是一座与过去记忆不同、富有现代特色的博物馆,整体呈“鹦鹉螺”式的建筑结构独具匠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地标。走进场馆,来自七大洲的11000余件标本和模型,4400余项展品展项,细说地球自然历史的前世今生。新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条主线呈现大自然的演化过程,综合运用标本、模型、媒体、景箱、场景、剧场、装置等多元化的现代展示手段,让浩瀚缥缈的自然演化历史穿越时空,来到观众面前,触手可及。

   一流场馆讲故事

   多种手段吸引人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环境、百姓生活更需营造一股浓浓的创新味,创新的原动力不就是好奇心和兴趣吗?”褚君浩院士忆起13年前上海科技馆开馆时,在上海掀起一股科技馆热,假日休闲去“科学世界”逛一逛,成为许多家庭度周末的节目。

  如今,上海科技馆依然是沪上最有人气的“科学游乐场”,比许多休闲娱乐景点更有吸引力,比许多国内新馆、国外名馆更具人气,去年还入选世界上最受欢迎的20个博物馆名单。特别是黄金周双休日,已经成为沪上家庭科学亲子的必玩地,外地游客到沪的“必游地”。即将亮相的上海自博馆新馆,与上海科技馆隔江相望,学科上自然科学与自然历史呼应补充,犹如给上海插上了一双充满活力的科普翅膀,助沪上市民的科学好奇心展翅高飞。

  而激发好奇心,正是上海自博馆新馆从建设到布展过程中,最在意的事情。“世界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品丰富,展示方式却较为单一,主要以陈列和展板说明为主。我们则要在‘讲故事’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先进的展示技术和手段,主题展示效果上达到国际一流。”上海自然博物馆工程建设指挥部展示部部长忻歌告诉记者,布展设计尝试了许多创新点子:标本足够有趣,展品尽可能组团,讲述自然故事引人入胜。更别具一格的是,还构建了一个由实体场馆、网上博物馆和拓展教育项目组成的多维教育体系。

  在实体场馆中,有分布在常设展区的11个教育活动点和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探索中心;网上博物馆包括移动导览APP、微信和网站;拓展教育项目包括夏令营、讲座、野外考察活动等。参观意犹未尽时,无论是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高中或成人,都可以学做一名考古学家——参与以探究为目的教育互动,通过动手实验、主题演示、角色扮演、讲解导览、学习单等方式,以“科学家”的身份观察、记录、研究、分析地球和生命世界,让思辨与动手、个人与自然来次“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