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不及市场预期 机构预测月内或再降准降息

10.06.2015  10:37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2%,增速较4月回落0.3个百分点。尽管数据发布前,机构已经普遍预测5月CPI同比增速将迎来年内首次放缓,但预测值主要集中在1.3%到1.4%的区间,1.2%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多方分析认为,CPI连续九个月处于低于2%的低通胀区间,且连续两个月增速慢于预期,说明当前低通胀压力有所增大。有机构进一步预测,最快本月央行可能再次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下调存贷款利率。

   解 读 鲜活食品价格下跌

  从同比看,5月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部分分类同比回落较为明显。猪肉、鲜菜、家庭服务价格涨幅分别回落3.0、0.7和0.2个百分点;飞机票、鲜果价格由涨转降;蛋价降幅扩大9.5个百分点。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依然较高,挂号诊疗费、家庭服务、鲜菜和学前教育价格涨幅分别为9.8%、8.6%、6.5%和5.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5月CPI变动有四个特点:一是季节因素影响部分鲜活食品价格下降。鲜菜、鲜果和蛋价格环比分别下降9.2%、2.7%和1.2%,合计影响CPI下降0.39个百分点,超过当月CPI总降幅;二是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前期猪肉价格低迷,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部分养殖户减少生猪存栏,导致猪肉供应偏紧,价格环比上涨2.7%,影响CPI上涨0.08个百分点;三是政策因素影响烟草价格上涨,从5月10日起,国家提高了卷烟批发环节价格税率,并加征从量税,各地烟草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全国烟草价格环比上涨3.6%,影响CPI上涨0.06个百分点;四是国际因素导致汽柴油价格略有反弹,受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环比上涨5.7%和6.5%,影响CPI上涨0.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鲜活食品价格下跌是CPI走低主因。他说,5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比4月2.7%的同比涨幅下降1.1个百分点,是导致CPI下降0.3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其中,季节因素导致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鲜菜、鲜果、鸡蛋价格环比降幅分别达到-9.2%、-2.7%、-1.2%,鸡蛋、鲜果同比降幅达到-13.2%、-3.2%。与此同时,猪肉价格显著回升,环比和同比分别上涨2.7%、5.3%。

  猪肉价格虽然同比上涨了5.3%,但是比4月的8.3%显著放缓,机构普遍不看好本轮猪肉涨价能再次拉动CPI上涨。海通证券称,目前虽然猪价持续上涨,但属于季节性上涨且环比涨幅远不及去年。方正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坤也表示,随着夏天到来,猪肉需求进入淡季,预计经历小幅反弹后的猪肉价格在5月、6月后或将继续走低。

   研 判 低通胀压力再增加

  6月CPI同比增速存在继续回落的可能。根据中国银行预测,二季度CPI同比上涨仅在1.3%左右,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0.7个百分点,仅比一季度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主管周景彤表示,做出上述预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传导因素。截至5月,中国PPI已连续39个月下跌,同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水平、总需求扩张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预计PPI涨幅依然为负,短期转正的可能性很小,PPI负增长向下游CPI传导的压力比较大。二是输入性通缩因素。预计二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低水平,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缩压力依然比较大。三是翘尾因素。据其估算,影响二季度CPI上涨的翘尾因素为0.76%,比去年同期减小0.71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各方普遍认为,形势也很难明显好转。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晓蓓表示,5月CPI同比上涨1.2%,环比下降0.2%,低于预期;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1%。尽管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但蔬菜等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且工业品价格仍偏弱。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全年物价将低位运行。“我们认为,未来CPI同比涨幅很有可能会再度走低”。

  实际上,二季度已有多家机构继续预警低通胀风险。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金爱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5月进入蔬菜水果供应旺季,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下拉CPI涨幅。再考虑到当前外需不振,内需更差,工业经济面临很大压力。综合来看,低通胀压力仍将是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而且会持续。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猪价上涨主要是供给原因,需求仍然较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美元调整,是反弹而非反转。目前国内物价尚处于摆脱低通胀底部区间的过程,在可见的未来尚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预 测 月内望迎降准降息

  8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延续负增长态势,9日公布的CPI、PPI低于预期。市场普遍预测,货币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宽松。

  “5月食品价格回落,非食品价格基本平稳,CPI、PPI低位徘徊。结合进出口、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货币财政政策仍需进一步扩张。”金爱伟说。

  6月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显著增加。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尽管目前市场利率已经下降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高企,企业的利润也持续下降。此外,三个月期的理财产品的融资成本仍然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由于中国的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导,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也使得货币政策放松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如果资本流出保持第一季度的速度,央行将再降准100个基点,并再降息至少25个基点”。

  李晓蓓称,物价增长再次减速说明当前我国面临的低通胀压力仍然偏大,这可能导致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最快6月中旬有望迎来再次降准或降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费兆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去年11月至今,央行虽然三次降息,但由于CPI、PPI的持续走低,今年的实际利率水平仍然高于前两年的平均水平。为此,需要继续通过降息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近些年,随着外汇占款增速的快速回落,运用准备金紧缩或冻结流动性的必要性已大幅下降。而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总体水平仍然处于高位,这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也扭曲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新常态下的基本趋势应当是缓慢有序地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这不仅符合稳增长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不过,货币政策宽松并不只包括降准、降息。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钟正生说,上周央行公布5月末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6459亿元,今年新增2628亿元,利率3.1%。此举消除了市场对此前定向正回购代表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在外汇占款趋势性下滑的背景下,央行通过PSL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是大势所趋。PSL一方面可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另一方面亦可为地方债置换等作铺垫。货币政策仍会走在适度宽松的道路之上,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会加强。在美联储加息渐行渐近之际,这似乎可成为央行的“次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