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邻声]策展人上“预习课”观大英百物展两百万年人类文明[图]
为何人类能够在地球生物中“脱颖而出”将生命延续将文明传承200万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馆开幕,百件代表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在上海与观众见面。今晚,展览英方策展人贝琳达·克里勒(Belinda Crerar)博士做客上海交大“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带来了一场细致、特别的“预习课”。与百物展开展两日的火爆一样,今晚徐汇校区文治堂座无虚席。
|
贝琳达带来一节特别的百物展“预习课” |
贝琳达是一位考古工作者,她以“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为题,介绍展览形成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如何从一台备受欢迎的BBC广播节目,克服重重挑战,发展成为一场实物展览并进行全球巡展。她挑选了部分珍贵展品,带领大家领略200万年中伟大的人类文明,追寻人类探索世界的伟大足迹。“为什么人类能够‘战胜’其他动物创造如此伟大的文明?百物展的展品其实也反应了人类的大脑是多么特别。”贝琳达透露,在经典广播百物展中有一些展品实在无法长途跋涉到全球巡展,甚至有一些展品就算搬出博物馆大门都相当困难,比如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石像,所以在策划巡展时选择了一些适合“旅行”的替代品。策展人选择的展品出了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也非常具有艺术性,例如代表人类进入“烹饪时代”的工具石杵,百物展选择了公元前6000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鸟形石杵,它不仅是当地人用来烹饪芋头的工具,其有趣特别的鸟形手柄也体现了当时人类的创造力和生活意趣。
“总之,这些物品各有各的故事,它们聚集起来所讲述的是一个全局性且最伟大的故事——世界的历史。”大英博物馆在展览导论中这样写道。据了解,按照策展人“以物述史”的思路,除序厅之外的展品大致按照时间顺序被分为: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适应与创新、邂逅与联结和我们制造的世界。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还在活动现场开设“大英博物馆”系列主题书展, 展出书目包括《在大英博物馆读古希腊》《在大英博物馆读古罗马》《大英博物馆珍品之旅》等,开讲前观众们可品读,在书海的徜徉中,与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及人类发展的历史展开深度对话。有关大英博物馆的奇幻喜剧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英国博物馆研修之旅介绍也在精彩进行,为到场观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大英博物馆的机会。
【相关链接】
堂【TANG】·文博讲堂的成立与发展,得益于由校友们发起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的大力支持。开讲前,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的成立仪式举行。文化发展基金的成立将积极推动交通大学高品质文化品牌的形成,促成更多文化合作及创新成果的产生,为文化发展和传播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博物馆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大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承办,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为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
来源:新民邻声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