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老顽童很“可乐” 林其谁仍奋战在科研一线

25.05.2015  11:26

  今年是我国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0周年。半个世纪前,这一原创科研成果轰动整个国际生物学界,也成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项“中国创造”。那一年,曾参与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大兵团作战”的林其谁28岁。

  如今,当多数同龄老人颐养天年、尽享天伦时,林其谁院士每天的必修课依旧是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上班。上午,电脑里一堆电子邮件,他花很多时间回复;中午,他请研究组同事从食堂带饭,一边吃,一边上网冲浪。

  “除了中科院、科技部的会,其他外地会议基本都不去了,否则我可以整天开会,一直开下去。”他有一种科学顽童般的幽默感,就像他最爱的饮料——可乐。

   生化学家:从头学起

  林其谁的父亲林兆耆,是我国著名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林其谁入读上医,一心想当临床医生。不曾料到,毕业前夕,老牌科研单位——原中科院生化所进校招收毕业生,于是林其谁服从组织安排,走上了生化学家之路。入所次年,林其谁就随几乎整个生化所加入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的“大会战”。他在牛胰岛素多肽B链合成团队中,边学习边工作。“从23到27,一共5肽。”林其谁至今仍一口气说出5肽的序列,如数家珍。

  胰岛素合成步骤分成200多步,每一步都必须经过配制、合成、检验、缩合、去保护基、提纯等。出于科研严谨,每完成一个步骤,往往都要重复数遍加以验证。由于条件艰苦、材料稀缺,许多试剂需要自己动手配制。这个学医出身的小青年感觉,自己连布氏漏斗上的滤纸也贴得不够好。但这个好机会,让他从头学起,全程熟习。

  生化所研究人员,按年龄分成了两班,较年长的每天从中午12时工作到晚上12时,林其谁等年轻人则再从晚上12时工作到第二天中午——全所7×24小时无休运作。“那时,好像有一种精神支持着我们,遇到困难互相帮助,从不计较得失利益。

   硕博导师:亦师亦友

  在林其谁留学的日子,不仅学到了德国人的严谨,还“感染”了老外喝可乐、吃薯片的习惯。对于可乐,林其谁的弟子葛高翔头疼不已。

  葛高翔1996年从南京大学生化系毕业,写了一封短短的自荐信给林其谁。对于这样的大牌科学家,他并不抱有得到回信的希望。但不想,信件寄出一周,林其谁亲笔回信就来了,还附带了不少所内介绍材料。如今,葛高翔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员,近20年的师生情也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不久前,葛高翔在单位附近偶遇手提大包小包的林其谁。他下意识地想从老师的手里接过袋子,谁料林其谁灵活地一个抽身,紧接着万般推脱,死活不肯把袋子交给葛高翔。葛高翔拧不过老师,只好作罢。事后,葛高翔才意识到,那个袋子里装的是好几瓶大可乐,老师误以为自己是去“收缴”可乐的。

   资深院士:不摆架子

  林其谁当选中科院院士十多年,他的低调始终如一,连姐姐林其珊也是从别人口中才得知他当上了院士。如今,林其谁已无法像从前那样“朝七晚十”地工作,所里本要帮他配备一位助理,料理一些日常事务,他却还是坚持亲力亲为,连到外地开会也不要陪同。

  “他是个没有架子的院士。”今天,所里很多人的脑海中还都会跳出这样一幅画面:每天上班时,当林其谁骑着单车冲入研究大院,就开始“双脱手、大撒把”。遇见熟人,他就把双手举在耳边,像两只扑闪扑闪的大耳朵,做个怪脸,打个招呼,一清早就把大家给逗乐了。

  虽然现在腿脚不灵便,但林其谁的握力不减当年,甚至喜欢与年轻人比手劲。一次他和葛高翔握手,趁其不备突然发力,痛得学生哇哇直叫。自此后,葛高翔再不敢与老师握手,转而以撞拳方式彼此问候了。受师风影响深重,葛高翔带着笑意,“有时回想,自己做事怎么那么像林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