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不太关心GDP数据,更关心环境数据

18.11.2014  16:4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1月15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新民晚报 陈正宝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11月15日上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沪港通”开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等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了提问。

   在回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一系列提问时,韩正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意义,是试验出一整套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创新管理制度。 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我们要创新的这套制度,很大部分是对现有制度的颠覆性改革,难度就在于此。“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探索出一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负面清单越来越短,不列入清单的内容完全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列入清单的,管理程序、办法和制度高度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不再干预企业和微观经济,而是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中央给上海三年时间试出一整套制度成果,全国人大法律授权也是三年, 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创新的成果制度化,形成一套成型的制度,三年内分批交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 如果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只是为了自己发展,这是无意义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体系、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

  韩正说,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然是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很多审批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我们的目标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是决定性作用,政府现有的审批很多是阻碍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前置审批为主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改革开放之后,已有了很大改变,但如今审批还是太多了,而且也不够透明,造成很多问题。这次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是向审批开刀、革审批的命,从某种意义上讲,革审批的命就是革政府自身的命,把政府不该管的还给市场、还给企业,对国资、外资、民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韩正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28平方公里是国家的试验田,要像袁隆平院士那样培育出良种,在全国范围播撒,我们现在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去做。我们很希望试验的成果能够推广到全市、推广到全国更多地方,这样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才是改革的本意。

  “我们很重视各方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年的评估、评价和意见建议。”韩正说,运行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内已经开展试点的工作进展,我们是比较满意的。“这好比一张工作单子,我们对进入单子的工作进展比较满意,但是依然觉得有些应该进入单子的还没有进入,而进入这个工作单子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是我们2015年、2016年的任务。”2014年,我们对服务业、金融业开放度已进一步扩大,相信2015年还会再走一步。 2015年版的负面清单,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开始的时候缩短相对容易,越往后缩短越难,到一定时候,缩短不是主要的,而是列入负面清单管理的程序、办法、制度,特别是透明度要进一步增加。

   在谈到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沪港通时, 韩正表示,沪港通对上海、对香港、对国家意义重大,对全球资本市场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将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得到提高。我们很希望通过沪港通这个桥梁,推动两地市场发展。随着沪港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还会有一系列制度创新。我们现在最关心沪港通开通之后,风险要有效防范、市场得到持续发展,这是最为关键的,中国证监会实行额度管理就是为了防止风险。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循序渐进,我们有信心不会出现颠覆性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要健康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韩正说,我们希望沪港通能够推动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沪港通通了以后,我们会看到以前并不了解的情况,遇到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情况和问题就会倒逼我们去改革,通过改革,中国的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健康。

  韩正表示,无论从发展环境、人才集聚、法治环境、市场成熟度各方面,上海和香港还不能比,香港比上海成熟得多,我们需要向香港学习。与成熟市场交流会带动上海快速发展,上海本着借鉴学习的心态来交流。

   在回答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提问时, 韩正说,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中央确定的。我们的既定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必将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能够进一步加快。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改革创新,完全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一行三会”具体领导下来推进的。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以渐进、有序的方式,允许自贸区内合格的个人开设资本账户。 无序的开放会造成风险,我们不希望出现颠覆性的风险问题,因此就是开放一点、扩大一点,开放一点、扩大一点。2014年开放了一点是成功的,为2015年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基础。

  韩正说,未来几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看制度创新的力度。如果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制度创新,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能够有大的突破,那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很大的进步。他坦言: 我认为,当前最大的瓶颈是人才。

   在被问到上海是不是还关心GDP指标时,韩正说,上海在5、6年前已经不再考核区县的GDP指标。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实现了多年快速增长,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4年以来曾经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上海自身的特点告诉我们,上海当前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品质、结构和效益,必须更加重视对国家战略的贡献。

  韩正说,上海下一步发展更重要是依靠科技创新,我们现在根据中央的要求,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高校有68所,也是全国各类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外资、国资、民资投资的产业类研发中心,在上海集聚是最多的。从这个方面来讲,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韩正表示,不太关心GDP数据了,却更关心环境数据,“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空气质量数据,晚上睡觉前也一定要看一下。 上海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采取各类措施治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同时与江苏、浙江、安徽一起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联防联控机制。 现在空气质量好与坏,还处于人努力、但天要帮忙的阶段,等到今后,人努力、天帮忙都能维持好的空气,那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我们更关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后,社会如何能更公平。现在人们讲要有幸福感,幸福感是什么?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蜗居的人有房住、生病能够找到好医院、孩子上学有好学校……每位市民的幸福感都不一样。让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有幸福感,是城市管理者最大的心愿。

   英国《金融时报》简介

  英国《金融时报》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商业新闻机构,以其报道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享誉世界。英国《金融时报》为全球商业社会提供不可或缺的新闻、评论、数据及分析,拥有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在内的付费订阅用户近665,000位(2014年Q1,德勤审计数据)。英国《金融时报》移动端产品已成为其重要平台,为网站带来近50%的流量和20%的电子版付费订阅用户。同时,英国《金融时报》不断扩展其在商业教育领域的服务,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商学院中,已有37所院校在使用其教育类产品。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地址http://www.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