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他们,我们还可以做更多

13.03.2018  15:20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借大调研之机,我想为这么一个群体发声.用我们红十字人的语言定义,她们是一个最易受损的群体,也就是最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关心的困难群体。通过大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对这一群体关心,在观念和方式上也许不能只局限在物质上,要提升城市的温度,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在这次大调研过程中,我们将调研对象覆盖到了红十字系统每一个救助项目的受助对象,通过走家入户近距离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境况。

      佘山镇兰笋小区的金引梅(化名)家庭,儿子车祸去世,中年失独,儿媳早年改嫁,祖辈抚养孙辈,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走访中,阿姨说: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的经济上的扶助,居委会也时常关心我们,也没啥别的诉求。”当我们关心地询问他孙子的学业情况, 阿姨说:“孙子再过两年也将毕业工作,到时候日子就好过了。就是孩子自尊心很强,当初政府发助学券代缴学费,他宁愿不上学也不愿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用那张助学券。孩子很懂事也想勤工俭学,但是他不爱与人交流,没有多少朋友。”在场的居委会干部告诉我们说:“有些针对社区青少年困难群体的活动不多,有时候有相关活动,参加的人数也不多。”

      家住区内永丰街道廉租房百合苑小区,户籍在岳阳街道的王芝惠(化名)家庭是区红十字会“爱心行动”百姓救助项目的的受助人,去年8月,她年仅9岁的儿子患脑肿瘤不幸离世,她本人也身患宫颈癌,正在术后治疗中。走访前,我们也顾虑提起往事会让她悲痛不已,但还是想看看她的境况如何,是否有生活上的难处。在交谈中,我能感受到她尚未走出丧子之痛,但她也跟走访的工作人员乐观的表示:自己要振作,尽快把身体养好,重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曾有位医生说过,“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多舛,但是能够用善意的行动抚慰心灵走出悲伤。

      家住中山街道的程丹芬(化名)家庭是区红十字会长期帮困对象,除了电台呼吁社会募捐帮困外,每月上门发放一箱护理用品。该家庭遭受的不幸使人怜悯悲叹。小程大三那年突发疾病,确诊脑血管畸形,虽然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但是小程已经长期瘫痪,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但是程妈妈坚强乐观面对天大的苦痛,用伟大的母爱精心照护女儿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程妈妈口中淡化了这十年来照料小程的艰辛困苦,但我们能从她疲惫的神情中感受到她的苦和累。当走访人员问起在经济上她们家庭有否困难,她感恩的说:“党、政府和社会各方对他们的帮助已经很大了,我非常感谢大家,但毕竟别人的帮助是一时的,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现在随着年龄增长,照顾女儿有时力不从心了,但是能够多陪伴她一天,我就多知足一天”。人性之大美,在于不向命运低头,永远希冀着生活的美好!我们的很多救助项目的受助者,她们何尝不是生活的勇者和精神的导师!

      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人道理想是要帮助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预防并减少他们的疾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同所有红十字人共勉,致力于动员更多的人道资源,用红十字人道主义打动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唤起仁爱火苗的巨大力量,汇聚人道资源不竭的源泉,为身处灾难、意外、不幸和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再多一些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松江区红十字会 黄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