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静安区律师张姗姗累计公益服务超1700小时[图]
张姗姗在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前来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 |
刚满28岁的张姗姗,如今已是上海欣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从初入律所的职场新人,到经验丰富的合伙人,她始终坚持从事公益的法律援助,平均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专职从事法律援助。据统计,自她2011年4月专职律师执业以来,总计法律援助服务时间超过1700小时。
张姗姗凭着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和专业,先后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诸多荣誉。有人曾问她,到底是什么支撑她始终坚持从事法律援助。张姗姗的回答也很简单:“法律援助是一项能不断给予我动力的工作,身处其中能得到很多激励,这也让我从事法律援助的心根本停不下来。”
首次尝试便“一发不可收拾”
2011年5月,当她正式成为律师后,马上申请加入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半个月后实现了当一名法援律师的梦想。
“参与法律援助,最开始只是想去尝试,但做着做着就会发现,法律援助案件基本都是不同类型,从中积累的经验让我更有信心。”从最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后来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张姗姗连说自己都“有点没想到”。虽然年轻,但凭借着对专业的钻研、对志愿服务的热心,张姗姗很快就脱颖而出,还担任了“一呼柏应”等节目的法律援助律师。
“我的节目叫‘一呼柏应’,但姗姗律师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柏万青至今还记得,只要当事人提出要求,无论姗姗在哪里,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让人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
2012年10月,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受了一起援助案件,指派张姗姗担任这起案件被害人赵某的代理律师。案件并不复杂,赵某的同乡朱某多次向其示爱被拒后怀恨在心,用准备好的硝酸泼向赵某,导致她背部、肩部、颈部严重受伤,后鉴定为九级伤残。朱某被提起公诉,并以故意伤害罪被定罪量刑。
对被害人赵某来说,除了身体上的伤痛,还有对如何追索赔偿的迷茫。作为法律援助律师,在对赵某进行心理安抚的同时,张姗姗很快发现,案件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案件起诉后,正逢刑事诉讼法修改,赵某所主张的伤残赔偿金不再得到支持。这对经济本就不宽裕的赵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此,张姗姗向赵某耐心解释法律规定,同时尝试各种办法,包括前往安徽军天湖监狱做朱某的工作,希望他给予一定赔偿,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在多次沟通下,法官也对赵某的遭遇表示同情,愿意为她申请法院的帮困基金,最终争取到了最大限度的经济补偿。“法援案件的当事人和普通的社会案件不一样,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有时也需要法律条文之外的帮助。”张姗姗为了更好地服务法律援助对象,又利用业余时间考出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法律援助让我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培养了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张姗姗看来,律师这份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解决百姓疾苦、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点赞人评语 心怀大众服务社会
上海建工机施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政工干事魏毅
无巧不成书。2014年3月,就在我即将本科毕业时,在律所实习时碰巧成为了张姗姗的实习生。平时,张姗姗话不多,还有点“宅”。可到了工作中,却是个真真正正的“女汉子”,要求十分严格,对法律文书诉讼材料不容许丝毫差错,哪怕只是一张快递单,也不允许有涂改,为此我没少被她批评。然而,张姗姗谨慎细致的思维和乐于奉献的情怀,都会使当事人对她特别信任,同时也让她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认可。
今年,团市委和市青少年社会事务办公室发起组织了青年汇智团,张姗姗第一时间报了名。当时她非常忙,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兼顾法援服务、电视调解和社会活动,可仍抽出休息日参加活动。此外,她还担任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维权工作组的召集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前期调研和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同时结合在12355青少年法律服务所遇到的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我曾问她,做这些公益活动会不会耽误赚钱?她只是微微一笑。此处无声胜有声,她的“无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她心怀大众、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怀,值得我虚心学习。
来源:《文汇报》 2015.12.28 第02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