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村古镇河道污染后续:资金固然重要 政府态度才是关键

13.06.2015  23:20

前情提要前几天,我们报道了奉贤区青村镇,一条位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小河又黑又臭没人管的消息。记者调查发现,资金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区里说治理的钱要镇里出,可镇里两手一摊没钱!那么就眼睁睁看着小河黑臭下去吗?有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 

奉贤区青村镇小河后续

节目播出后,记者再次来到青村镇老街。村民们说,镇里刚派人到青村港最东面挖了点泥。加之最近雨水多,河道水质略有改善。但村民们担心好景不长,因为河道两边的排污管还在,过不了多久,河水恐怕又会变黑发臭。

就得截污纳管。早在两年前,青村镇就规划了相关方案,上报区政府,但面对几千万的治理费用,区政府表示,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资金得由镇里落实,而镇政府又表示拿不出钱,因此,方案至今没有实施。这次,面对记者采访,区政府提出了分步纳管的建议。

看来,青村镇的小河道要彻底摆脱污染,还前路漫漫。那么,对于镇管河道的治理,区里真的不能帮一把吗?

浦东新区牌楼村河道治理一马当先

浦东新区牌楼村水系丰富,全村有数十条河道,如今,村里大部分截污纳管工程已完成,几次河道疏浚后,水清岸绿,一派生态水乡的韵味。这条谈弄港穿越了整个牌楼村,河道的水质是非常清澈,现在工人正在进行日常护坡养护,今年村里将把这条河打造成景观河。

村民们说,以前,因为没有污水管网,污水和生活垃圾也是直排入河,导致水体黑臭。

从2008年起,镇里开始治理河道,但因资金有限,只是小打小闹。到了2010年,浦东新区开始对乡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区财政支持下,5年来,牌楼村在河道整治和污水纳管工程方面的投入高达四五千万。

河道整治后,村里还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安排专人保洁,同时做好外来人口登记管理工作。

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的牌楼村,已成为区示范美丽乡村,发展产业也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转型为休闲旅游和农家乐经济。5年来,浦东新区用于乡村河道整治和污水纳管处理的投入,已接近35亿元,之所以愿意大手笔投入,是因为从长远看,在改善乡村环境面貌上的投入,能带来产业转型、农民致富的巨大回报。

不知牌楼村的故事,能否为青村镇治理河道污染,提供一些借鉴。对于治理小河道来说,资金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态度也决定了治理的成败。节目播出前,青村镇政府表示,村民最关心的首期截污纳管工程,也将于7月动工。根据规划,镇里将用三到四年时间,筹措资金完成青村港截污纳管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治理,能让青村港恢复往昔的清澈。(上海电视台记者韩琼报道)

编后语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保护,不仅指要保护其中历史遗存,对其环境的保护,也是应有之义。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想出整治河道水环境的对策,同时也呼吁两岸住户能改变生活习惯,不要把身边小河当成下水道。

小贴士

如果您发现身边也有这样的小河,请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2870000或扫一扫看看新闻APP的二维码,通过它的报料系统进行举报。本期节目的爆料人李先生、赵先生将获得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提供的现金奖励。让我们共同来守护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