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蒋相和:直挂云帆济沧海[图]
自画像 蒋相和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2012级本科生 即将赴法国巴黎高科交流
大一迷茫,大二奋进,大三成功申请学院赴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交流的项目,目前在为赴法作准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动机,做事力求无愧于心。
多歧路,今安在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离开了父母的监督,面对大学繁多的选择,如何专注于自我提高,在大道三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之路,是每一个刚到大学的新生必然面临的问题。刚来到大学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的社团经历,我没有能够加入喜欢的社团,加上痴迷游戏,成绩不断下滑。那时候并没有思考过自己从大学生活中能够获取什么,只是像周围的人一样,做着一样的事,却没有动力。直到某一次测验,成绩掉到了后30%,我想,大概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改变是艰难的。没有社团活动经历,就从大学开始积累,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种活动,哪怕不是以组织者的身份,我也经常会到场做志愿者,慢慢积累经验。我并不认为游戏是什么洪水猛兽,相反,只要控制好度,游戏是很好的放松减压、结识伙伴的工具。在宿舍的时候,我总是会忍不住玩游戏,后来索性就把电脑一直放在宿舍桌子上,学习的时候去图书馆学,这样把学习和娱乐分开,很好地提高了专注度。
迷茫是一直伴随在前行的途中的,在学院团委工作繁忙的时候,我有时候会问自己投入这么多时间到社团中,影响了学习是否值得。在选专业的时候,我并不清楚自己对哪一个专业方向真正感兴趣。但是在一次次诘问内心真实的想法中,我渐渐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愿乘长风蹈于海
经过大一一年的积累,大二的各种活动场合中也渐渐有了我的身影。真正的成长与蜕变,大概要数2013年的中法科学文化月活动了。时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学院联合中法协会开展了中法科学文化月活动。当时在学院法语教师Yohann的指导下,我和学院的另外两个同学作为编剧和导演创作了一部法语话剧《换元》,并在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法语文化节和中法科技文化月的闭幕式上演出,获得好评。此外,我和学院同学合作代表学院完成了“给奥朗德总统的一封信”,目前也已收到回信。不可否认,在这两个活动中我都有着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对我而言,这两个活动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大二末学院学生会换届的时候,我成功竞选为学院团委宣传部部长。在宣传部,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我努力地使部门成为一个团结凝聚活跃的集体。当学院活动密集,宣传部任务繁重的时候,我尽可能多地完成我能做的工作。说实话,我很感谢能够担任这个部门的部长,能够结识一群聊得来的共同奋进的朋友。
赴法交流
2014年11月,学院与巴黎综合理工合办的赴法留学交流项目正式启动。
由于大二一年的成绩有了起色,我很荣幸地获得了申请项目的资格。接到项目报名的通知,我没有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而是问自己想从出国中得到什么。虽然出国是大学的一种潮流,但我相信适合我的才是最好的。最终,综合考虑出国的效益和我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并征得家里同意之后,我申请了这个项目。
经过紧张的准备,我成功通过了项目申请的面试。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最多的,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要平衡好复习项目内容和紧跟当前学习的时间,要做好不能通过项目申请的打算。在成功申请项目之后,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继续在当下的学习中奋勇争先。
回想一路走来,我并不是超乎常人的学霸,没有自习到能够见识凌晨4点的交大,没有碾压旁人的成绩,但也没有在考试前一天晚上通宵突击预习。我也不算是社团活动的活跃分子,学校的名人,但我也积极参加着各种活动。米兰·昆德拉说过,“生活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提供可能性的平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努力,只有这样,奋斗的方向才能明确,前进的脚步才能有力。当以后回头看大学的生活,别人的评价或许都忘了,但还是可以确信地说一句,“我大学的选择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