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杜佳飞:助人为乐 传递正能量[图]

14.11.2014  14:22

   人物白描:杜佳飞    医学院    2014级临床八年制

  面对街上摔倒的老人,南京“彭宇案”让“扶老人”这个举动有了技术层面之外的“风险”,让整个社会都在“”与“不扶”的问题上纠结。

  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八年制专业大一学生杜佳飞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纠结,他毫不犹豫地扶起了被撞倒地的老人,送到医院检查再护送老人回家。他觉得一切是那么自然,甚至没有和旁人更多说起。

   路扶老人 传递能量

  11月初的一天傍晚,外出的杜佳飞在骑车返回学校的路上,刚刚走到距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区门口,就看见一辆从坡路上快速驰下的自行车直接撞到了一位老人身上,老人立刻摔倒在地无法起身。“肇事者”是一位外国小伙儿,初到中国语言尚不通,看到这个场面立刻不知所措了。杜佳飞看到倒在地上的老人和手足无措的“肇事者”,立刻毫不犹豫地停下自行车,一边走到老人身边扶起老人,询问情况,一边和外国青年沟通,拨打了120。外国青年无法用中文交流,老人看上去痛苦而焦急。杜佳飞耐心地安慰老人,并和外国青年一起送老人去医院检查。外国小伙儿身边没有带多少钱,杜佳飞又垫付了医药费,等候老人检查身体完毕,得知并无大碍后把老人护送回家。此时,已经是深夜时分了。

  杜佳飞是“守望大家庭”——普陀医院志愿队的一名成员,第二天刚好要去“上海马拉松”做志愿者活动。虽然半夜才回到寝室,但他第二天依然按照工作安排,凌晨两点起床,去做志愿服务了。如果不是心怀感激的老人的一纸感谢信,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老人信中说:“我不仅获得了杜佳飞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更获得了他的仁爱之心。感谢交大培养的优秀学生,他折射了社会风气的正能量。

  事后,老师询问杜佳飞此事时,他也只是说:“我觉得这样做很正常,我不想因冷漠视而不见,让这成为一件终生后悔的事”。

   立志学医 助人自助

  其实,作为一名医学生,杜佳飞还有深一层的思考。《希氏内科学》的前言里讲到:“医学是一门博学的人道主义的学问”。杜佳飞觉得,医生本来就是一个会帮助、救助他人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不是要从未来的医生岗位开始,而是可以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开始。

  当初面对高考,面对未来,杜佳飞一直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报考医学院,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是杜佳飞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他身边有不少亲戚从事医疗行业,从小耳濡目染便觉得医生是救死扶伤、神圣崇高的职业。当前医疗环境的坎坷、医患之间的矛盾以及媒介的渲染,都无法阻止他“助人”的信念。杜佳飞深刻认同的是:医生是一种职业,但核心却是“人道”,医生也是最无法速成的职业之一,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面对自己将来的人生路,杜佳飞毅然决然地将第一志愿选择为临床八年制,向着自己的理想坚定地走去。他知道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意味着将面临漫长的学习生涯,繁重的课业,无尽的实习与经验积累,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向。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憧憬、有热血,前路犹艰却仍风雨兼顾不断前行的人。他明白,选择了医学的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杜佳飞选择去帮扶老人也不是偶然,他平日里就热衷于各类公益、志愿者活动。他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增长见识,去帮助他人。他说:“这种成就感不同于赢了某个比赛的那种畅快,而是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感谢就是最好的赞美和认可。”在普陀医院的志愿者工作中,为老人献唱歌曲、与老人下棋,作为医学生面对与疾病作斗争的老人,他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对每一个生命都抱着同样的重视,给予患者所能给予的一切关怀。生命有限,不管平凡与否,应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激扬青春 坚守信念

  进入美丽的交大校园,杜佳飞如鱼得水,他觉得大学里面充满了各种机会,而他最感到兴奋的既不是就业的机会,也不是创业的机会,而是接触各种人、各种活动的机会。他喜欢坐在教室聆听医学大家的讲座,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在体育场挥洒汗水,学校的大师讲坛、励志讲坛也吸引着他。他在尝试着、体验着,以一颗年轻、勇敢、充满爱的心踏上了学医的八年漫漫征程。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让他感悟: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一片沧海之中,慢慢地寻寻觅觅,直到发现了这样一个位置,最适合自己灵魂的栖息所,最容易听到心里最真切的声音,然后才能做到在心灵上处于一种淡然的状态。而他找到了——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的医生!他告诉自己:勿忘初心,坚守自我。学医虽苦,但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杜佳飞一直引为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