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余平:脚踏实地,眺望深蓝[图]
人物白描 余平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2015届硕士毕业生
余平,以优异的成绩跨校推免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曾挂职广西北海市海监支队副队长。如今的他,主动选择到江南造船厂工作,为国防舰船事业贡献力量。
踏实勤勉,自强自立
2008年,他从江西农村考入大学,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期望就是坚强、独立。那年,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从江西跨上了去北京再辗转去大连的火车。本科期间,他积极努力地学习以汲取知识,他的成绩常居榜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国家奖学金1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相信,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才能相得益彰。于是,他开始与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工程研究所的老师一起承担游艇科研项目。余平从最初的杂活做起,慢慢地开始画工程图,做性能计算,直至最后能够独立完成课题。期间,他几乎走遍了大连所有的游艇厂,不断地深入到生产现场,在同设计师、工程师、施工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去了解游艇制造工艺,将现场经验不断完备到自己专业知识体系中。从大二开始,他就凭借承担课题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造船专业学子心中的殿堂。本科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北海之行,蔚蓝铭心
来到交大的第一天,开学典礼上那句“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开始思考:研究生毕业后,自己会走上什么样的岗位,成为什么样的人?研一那年暑假,怀着“到一线去看看”的朴素想法,他主动报名了暑期挂职锻炼项目。经过广西北海市委市政府及学校组织遴选,他被任命为北海海监支队副队长。
在挂职的两个月里,除了完成支队交待的工作任务,他还积极地参与到海监执法行动中,也有意识地留意基层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维权方面的发展状况。他发现,在海洋环境监测(如到复杂水域采样)、处理应急事故(如原油泄漏)、监视违法用海行为(如夜间盗采海砂)、海上经济目标保护等方面,支队的装备建设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而恰好的是,他在交大学习期间所研究的无人艇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这些场合。由此,他大胆提出将无人艇应用于海洋管理和执法的设想。于是,一方面,他抓紧深入到各个涉海单位进行调研,明确装备技术需求,另一方面,结合交大学校资源,寻找技术可行性。通过不断与海洋局、支队领导和学校导师沟通,立足于支队执法装备建设及当地海洋环境监测需求,余平撰写了《无人艇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及海监执法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作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得到当地及学校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北海海监支队里有队员曾参与到黄岩岛护航任务中,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深刻地感受到,海洋维权的关键在于装备,舰船装备的发展才是实现海洋梦、强军梦的基础。他的导师将自己的一辈子投身于国防舰船事业,导师对待装备事业的那种激情无时不刻地感染着他。
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宽度和深度。在导师的教诲中成长,在科研的过程中实践,在一线的工作中锤炼,这个不断追求卓越的年轻人愈发明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但此时,他发现自己又一次站上了人生的岔路口。
从心出发,为梦远航
身边的许多同学,在毕业后选择进入设计院、研究所等专业单位工作,但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较为艰苦、鲜有人走的路——造船厂。曾经到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调研课题的他体验过船厂的生活,艰苦且单调,与繁华的都市生活隔绝,一切都似乎与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格格不入。面对几家设计院、科研院所的邀请,他也曾犹豫和彷徨。一边是黄浦江边办公室里,面对电脑绘图计算的平静,一边是长兴岛上岸边船头,机器的轰鸣。而最终这个年轻人毅然决然地选择到江南造船厂工作。
“个人发展要融入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师的教诲在他的内心深处沉淀;“把自己的青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交大人的责任在他的血液中沸腾。“到船厂去,真正了解国家舰船装备的建设还缺少什么,我努力的方向就是什么。”他选择脚踏实地,但始终眺望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