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奏响进博之歌

14.11.2018  04:21

      作为2018 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的压轴之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隆重举行。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也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这一盛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上海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和成千上万“散落”在进博场馆各个角落的志愿者。其中,就有一群身披印有红十字和“中国”字样红马甲的“小叶子”,他们的人生中,有6天时光永远打上了首届进博会的烙印。

      前奏:紧锣密鼓地准备

      为了保障进博会所有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发挥红十字组织在参与社会应急救护服务、特别是服务国际展会、赛事中的特殊作用,市红十字会毅然决定,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协助卫计委做好此次进博会医疗保障中的应急救护服务。

      具体服务包括:为参与进博会服务的志愿者提供应急救护培训;配合做好医疗点的医疗保障工作及展馆内的医疗巡视工作;提供现场救护小伤处理、健康咨询、配置轮椅车、协助伤病员转运等;在医疗点设置应急救护箱,配置血压计、救护器材等物品,以及在进博会各场馆内设置AED。相关的准备工作从5月拉开序幕,历时整整半年。

      此次参与进博会的红十字志愿者共有190余名,他们均是从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红十字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以及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医师、护士、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中选拔出来的。4个医疗站点均安排红十字医务人员协助卫计委值守。每个医疗点5日安排1人(医生),6-10日每天每个医疗点安排2人(医生1名,护士1名);在各展馆内安排志愿者巡视、联络等(5日12人,6-10日54人)。除此之外,市红十字会还精心制定了培训计划,邀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专家担任顾问,对参与进博会的部分“小叶子”开展了初级救护培训。

      190余名优秀的红十字志愿者从8月底开始进行紧锣密鼓地培训,包括保密培训、急救培训、个人素质培训、AED使用培训等共计4次,并需通过严格考核才拥有上岗资格。11月5日进博会正式开幕前,他们还需进行大大小小不下二十次岗前培训和踩点演练,以确保万无一失。

      一部分志愿者已是老红十字人,参加过无数次志愿服务。这一次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和以往的志愿医疗保障服务相比,这次显然持续时间更长,保障人数更多,一同参与的小伙伴也更多,因此任务更加艰巨。”也有人说,“8年前,我为世博会‘小白菜’做了急救培训,今天,我亲自上阵,成为其中一片‘叶子’,这是全新的体验”。无论怎样,可以肯定的是,19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中的每一个人,都从半年前接到报名通知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将自己交给进博会,全力以赴做着进博会医疗保障工作的一切准备。

      间奏:循序渐进地积累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11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铿锵有力的宣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现场久久回荡。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在全世界用行动为中国这一史无前例的创举鼓掌时,是近200名红十字“小叶子”们在场馆内默默地守护着这一串数字。

      开幕式那天进馆保障的“红马甲”从红十字志愿者里优中选优。这些志愿者承受着无与伦比的压力。“场馆从空无一人到人头挤挤,看着人潮从中午开始越来越多,心里着实有些担心,祈祷不要发生重大意外事件。同时,在医疗站点看到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有胃疼的、呕吐的、头晕的……这让我冷静地思考了一下,在接下来的5天里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突发情况。”连续6天肩负保障任务的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护士邵雯娟说。

      但他们也拥有无与伦比的幸运。上海市肿瘤医院志愿者杨礼在日志中感慨,“虽一宿未眠,今日凌晨五点就要前往会场待命,可早上起床时依然很激动,竟毫无困意,也许这就是进博会的魅力吧”!

      进博会首日,除正常的医疗保障服务外,志愿者们还需在展会结束后,完成最后几台AED的布设。晚上10点半,红十字“小叶子”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班车,这时距离他们起床已近18个小时。“55076步!半个马拉松啊!”这是结束一天工作后,步行最多的志愿者统计出来的步数,排行榜上5万步以上者比比皆是。然而对于这些医务工作者来说,医疗保障工作似乎不分场馆内外。结束10个小时的服务后,上海市红十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志愿者赵隽毅然回到医院,参与了4台剖腹产手术。

      这一天,16名“红马甲”共提供医疗服务和咨询、协助转移患者等近百人次,无出现危及生命的重大事故。尽管满身疲惫,但“我真正理解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真谛”,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孙洋说。

      高潮:责无旁贷地履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地处上海郊区,距离大部分志愿者的家路程遥远。为出入方便,志愿者们纷纷申请寄宿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那里成了他们临时的家。四位保障小组组长及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工作人员一行甚至连续6天都借宿在此。即便如此,他们也日日5点半起床,7点就赶往进博场馆。而从市区出发的志愿者更是4点半就要起床赶首班地铁。

      第三组医疗保障小组组长陶海荣,已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平日里“一票难求”的专家。他每日7点半准时到达第3医疗站。进站后,快速换上白大褂,披上红十字马甲,开始小组会议,总结前日的经验,提醒注意事项,分发餐券和数据统计表,再次熟悉AED点位等,8点准时“开工”。他的大本营第3医疗站条件简陋,人流量却极大,最高的一天接诊76例。陶海荣一刻不停地忙碌着、穿梭着,丝毫不像医学界“大咖”。像这样的“大咖”还有不少,他们隐藏在志愿者队伍里,任劳任怨地干着也许在平日里永远接触不到的活。

      上海市长海医院的方文姣还在哺乳期,她值守的两天时间,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但她并无流露半点委屈,巡视时目光炯炯,精神奕奕,脸上也未有半点疲态,所有的不便似乎并不存在。事后她回忆称,“从最初的培训、考核到如今顺利完成任务,我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也不负‘志愿者’这一响亮又富有荣誉感的称号。我深深地感受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幸福感”。

      也许是因为醒目的红马甲,红十字志愿者提供最多的服务竟是指路。为此,方向感不是很强的志愿者张丽君,用纸和笔画下了现场地图,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展馆的地形。还有志愿者特地下载了谷歌翻译,最后也竟然派上了用场。更多的则是志愿者一次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发现保洁阿姨有咳嗽,送上护理指导;捡到地铁卡,及时联系失主并归还;游客不当处理外伤时,告之正确程序……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志愿者们还提出了许多职责范围以外的建议——“建议场馆考虑增加母婴室的设置,为有需求的参观人员提供服务”“吸烟区域集中,地毯恐有燃烧之虞”“主干道上设置吸烟点严重损害入馆观众健康”……以及,“建议增加一些姜母茶或红糖水,提供给痛经或者感冒初期无发热症状的病人使用”“秋冬之交鼻炎多发,若是备上鼻炎喷雾可以帮助更多”“医疗站里太冷,病人接受治疗有时需要脱衣服,很容易受凉,希望再次举办活动时能考虑这一情况”等人文关怀十足的小贴士。

      秋雨瑟瑟,进博场馆里却如志愿者身上的红马甲一般温暖。

      尾声:齐心协力地冲刺

      11月9日、10日,由于市民观众的加入,人流量陡增,红十字志愿者们的工作量也持续攀升。往往医疗站点一“开张“,就会陆陆续续接待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病情的患者。虽是小伤,却也忙坏了“红马甲”。浦东新区红会屠佳秋说,“最后一天,双脚不给力,但还是要坚持,必须撑到任务结束”。更多的志愿者说,虽然进博会已接近尾声,但是作为巡视志愿者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本次光荣的志愿者服务画上完美的句号。

      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的工作人员也加强了对志愿者们全方位的支持。一名工作人员对应一个医疗保障小组,全天候陪伴在“红马甲”身边,帮忙联络协调,提供各种关怀。具备救护员资格的工作人员同时参与现场巡视,也有工作人员满场馆为志愿者递送饮食,补给体力。坐镇指挥中心的赈济救护部部长王子美不停在微信群协调、鼓舞着志愿者。“志愿者的身体健康,也在保障范围”“有任何不适千万不可勉强”,是她与各组组长挂在嘴边的话。进博会的最后一天,当场馆内人潮褪去,夜幕降临,工作人员开始撤离AED、轮椅等医疗物资。所有的工作结束后,他们还要开个总结会议,梳理汇总所有的数据和经验。

      进博6天,整个红十字医疗保障团队共计提供医疗咨询467人次、轮椅服务69人次、小伤处理378例,提供医护用品213份、其他服务共819人次。这份成绩,属于所有参与、服务进博会的红十字人。值得一提的是,AED从未用上。对此,志愿者表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进博场馆内响起的无数声温柔的询问中,必定有红十字志愿者的声音。“也许就便是身上这件红马甲所带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吧。我相信每一名红十字“小叶子”都痛并快乐着。”虹口区嘉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朱麟涛这样说道。

      “新时代,共享未来”是首届进博会的主题。“共享”二字,点出了精髓所在——共同创造美好,共同实现繁荣进步。而红十字志愿者,莫不是践行着同样的理念?也如同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红十字“小叶子”秉持同样“开放、自信”的态度,等待着下一届进博会。

 

(上海市红十字会  江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