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交大创新青年教师激励制度 晋升不唯论文靠同行评议[图]
交大校长张杰在谈高等教育改革。
今天,最新一期《Nature》杂志将推出高等教育专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试验成果也位列其中。青年报记者获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受邀发表《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的署名文章。文章阐述了上海交大实施“三步走”战略,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并轨发展”的改革措施。
在《Nature》刊发文章中,张杰指出,近年来,全职研究人员数量、高等院校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但中国科研成果的质量还相对较低,技术转移能力也比较薄弱。对此,张杰分析其原因所在:“根源在于目前的评价和激励方法,严重阻碍了中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张杰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引进少数几位“明星”教授,尚不足以有效地全面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而且,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有可能挫伤本土教师的积极性。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系列改革,实施“三步走”战略,引育并举、分类发展改革并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实现“并轨发展”。
2007年起,上海交大试点建立长聘教轨(Tenure-Track)体系。青年教师的发展以六年为期,其晋升需要通过专门组成的长聘教职聘任委员会,根据国际同行评议的结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而最终确定。张杰表示,“在过去的6年里,已有1251名青年教师获得了研究、住房和生活的额外资助,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激情。”上海交大计划从2015年起,在全校范围启动向长聘教职/教轨的过渡。全校的并轨工作计划于2018年完成。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分类发展改革”战略。针对本土教师,上海交大设立了三类岗位的分类发展道路: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张杰介绍,每条道路同一级别岗位的起薪大致相当。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发展通道,随着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后期也可以根据同行评议结果转换岗位。张杰表示,“通过改革,过去4年来,现有教师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0%,未来4年还会进一步增长。”
来源:《青年报》 2014.10.16 第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