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收官
“明科学·铸情怀”,以夏日之火点燃青春激情。随着8月21日闭营仪式在“云上科学营”网络平台顺利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范大学分营正式收官。作为上海地区的五大分营之一,华东师大分营为来自安徽、北京、重庆、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宁夏、内蒙古、上海、四川、天津、新疆、香港等地共计200名营员组织了精彩纷呈的科技文化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营员、带队教师、家长和青少年朋友的广泛好评。
本届科学营虽未能像往年一样将五湖四海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汇聚到师大校园,但借助线上平台,科学营活动依旧丰富多彩。云游华东师大、聆听名家大师讲坛、参观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基地、线上科研实践、朋辈互动交流等活动,让营员们在这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饕餮盛宴中尽情品悟科技之美,在这个盛夏享受学习、探索、融入、分享、成长的快乐。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亮点
2020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纪念物
8月17日,200名营员齐聚云端,共同观看华东师大分营开营仪式直播,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由此起航。尽管线上举办科学营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华东师大分营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深入开展各项科研实践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与精神,不断激发营员对科研探索的兴趣,展现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优势。
华东师大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主持开营仪式
华东师大分营组织“云游”师大校园直播
主持人带领营员“云端”打卡华东师大地标
云端科研,点燃科学梦想
8月18日至20日,华东师大分营开展了为期3天的线上科研实践活动。探究性实践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科学营的“重头戏”,让营员们有机会亲自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今年“云端科研”的方式,更是别有一番趣味,让营员们充分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
与之前参照学科门类分组的方式不同,本次科学营按照营员所在省市共划分出10个学习小组,让具有不同兴趣的营员们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交流。
18日,营员们在地理科学学院吴健平教授的带领下,进入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了以“探索绿水青山”为主题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利用平台传统知识与新型科技相结合的优势,营员们系统学习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并对植被、土壤等地理学基础知识和新型科技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地理科学学院吴健平教授讲述探索绿水青山之路——自然地理学野外虚拟实践
营员们进入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实践
19日,生命科学学院的何祝清老师指导营员们完成了以“昆虫的采集、分类与标本制作”为主题的科研实践活动。营员们通过直播教学平台了解到有关昆虫分类和标本制作的知识,同时就近利用资源,进行线下野外采集作业,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昆虫标本,通过一只只小昆虫来解码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生命科学学院何祝清老师向营员们演示蝴蝶标本的制作方法
营员庄歆瑜在户外采集昆虫标本
20日,地理科学学院的姚申君老师为营员们带来了以“社交媒体数据在洪涝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为题的实践项目。在老师的启发与讲解下,营员们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提取洪涝积水地理信息,利用电子地图软件和极海平台制作暴雨洪涝灾害专题地图。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制图,营员们认识到了社交媒体数据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地理学的独特魅力。
地理科学学院姚申君老师讲述社交媒体数据在洪涝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科研助理王宁诚向营员介绍制图方法
3场线上科研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各有侧重,每晚腾讯会议室里的小组交流与讨论环节也是气氛高涨,营员们各抒己见,互学互助,用智慧点燃青春之火,谱写出这个夏天最难忘的乐章。
腾讯会议室内小组在进行讨论
小组展示动物标本成果
对话大师,追寻真理之光
在这5天的科学营中,营员们聆听了2场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专家讲座。“名家大师面对面”是华东师大“云上科学营”的重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为营员们提供与名家大师交流对话的机会,让营员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学术大餐,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发展动态。
8月17日下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裴新宁教授走进“名家大师面对面”直播间,为营员们带来以“什么样的学习更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学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出发,向营员们分享了有关学习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强调了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随后,裴新宁介绍了全球视野下科学素养的标准,阐述了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之基本目标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裴新宁向营员们分享了三种提升科学素养途径:维继好奇心、开展探究性学习;不断丰富科学知识;参与式学习、在专业实践中发展科学素养。
教育学部裴新宁教授作学术报告
8月21日上午,营员们再次进入“名家大师面对面”直播间,与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达良俊教授对话,聆听他对于城市生态建设的看法。达良俊的报告以“假-伪生态剖析与真生态演绎——基于生态学哲学思想的城市生命地标构建”为题,从文明发展论的视角,分析城市生态修复的现状,构建“地标性生物群落”,阐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激发了营员们对城市生态学的浓厚兴趣。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达良俊教授作学术报告
除了在直播间与名家大师们对话交流,营员们还在云端参观了华东师大的重点实验室及科研基地,包括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内的十余个科研院所与基地。各学院和研究所的老师们精心制作的介绍视频生动翔实,集科普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带领科学营的营员们追寻科学的真义。
最后,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2017级博士研究生于袁欢、信息学部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健生和软件工程学院的2017级本科生卢宇博进入直播间,与营员进行线上互动,分享他们在华东师大学习生活的心路历程,全方位诠释了“爱在华东师大”的内涵。通过与优秀学长学姐的交流,营员们提前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学长学姐的寄语,也鼓舞着营员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精益求精,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与学长学姐面对面”直播现场
志愿风采,展现师大青年风貌
当科学营的营员们自由徜徉于科学殿堂时,本次科学营24位可爱的志愿者也在幕后全程为营员们保驾护航。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科学营活动首次由线下移至线上,这也给志愿者们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管书院17级本科生徐德悦已是第二次做科学营的志愿者,谈及与去年线下科学营志愿者的不同,她觉得:“相较于线下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线上最大的挑战是沟通与联络的不便。”另外,如何让营员们隔着屏幕感受到华东师大的人文关怀,也是志愿者们的考虑的重点之一。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18级经管书院本科生徐朵朵告诉记者,“刚开始,很多学习小组都处于欠活跃的状态,志愿者们就组织了群内交流讨论、破冰活动等,来激活营员们的参与度。渐渐的,大家相互熟识起来,开始摩擦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火花。”来自教育学部18级本科生金璐婷说:“志愿者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服务他人时能感受到双方向着同一个目标奔赴的喜悦,这使我更加热爱志愿者这个角色。”
开营前志愿者进行筹备工作
今年的志愿者阵营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届毕业生温伟浩,被问及为何在毕业后仍选择回归母校参加志愿服务时,这位曾经的校学生会主席回答道:“大学四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我对科学营有着一定的了解,没能参加科学营志愿者也一直是我大学四年的遗憾。毕业后前往美国读博,我仍然十分怀念在师大的日子;疫情前期,我在抗疫志愿者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回国,期间得到了来自母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参加本次科学营志愿者既是为了弥补我大学时的遗憾,也是想通过行动,将这份志愿精神传递下去。”
2020科学营志愿者手绘图
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在以“学在师大,铸梦科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展示活动中圆满收官。华东师范大学合唱团精彩的演出活动、各类社团丰富的文娱活动令营员们再次感受到了师大的人文魅力。这些身处天南地北的中学生们,因怀揣同一个科学梦而相聚云端,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短暂的科学营之旅虽然结束了,但是营员们对科学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图| 李振东 金豪 高文渊 文| 宋卓阳 彭亚 罗颖 来源| 新闻办
编辑| 林易 张晶晶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