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震后雅安之貌,扬泱泱中华之强
八月的雅安,草长莺飞。时光荏苒,三年前发生的芦山地震留下的伤疤逐渐消退,雅安人从“废墟”中走出来,自力更生建设新家园。
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上海交通大学雅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调查团来到了当时的地震中心——芦山县,眼前的景象完全出乎成员们的意料:城市建设有条不紊地展开,新县城新样貌逐渐展示在成员们眼前。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5日,芦山地震两周年,雅安全市纳入规划的2160个项目累计完工1362个,累计完成投资478.8亿元人民币。在中央和四川省的支持下,坚毅的雅安人基本走出了地震的阴影,开始向着一个新型城市发展和看齐。
来到芦山的第一天,实践团成员走访了芦山新县城。不断建设扩展的公路、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断地向成员们展示着这三年来,雅安人民在灾后重建的道路上取得的成果和傲人的成绩。
成员们随即来到芦山电影院临时集中住宅区,事先联系好的采访对象便住在这里。要采访的奶奶本来住在芦山地震红线区(地震受灾重灾区),后来政府分配了临时住宅区,在等待新房的这三年里,奶奶都住在这里的板房里。奶奶很热情,不仅很大方地接待了我们,还很积极配合实践团队的采访,使得成员们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通过对奶奶的采访,成员们了解到雅安人民面对地震时的真实感受,了解到政府灾后重建的一些具体措施,更了解到这三年里灾后重建的实际进程。短短三小时的采访,成员们收集到不少有用的资料,同时也发现:虽然灾后重建获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也存在着不少实际的待改进的问题。
次日,实践团参观了芦山老县城。在两个县城的对比中,成员们看到了地震对一个县城发展的双面性:既是一个沉痛的、难以遗忘的打击;又是一个促进城市发展的契机与动力。成员们随机采访了路人,向他们提出了关于灾后重建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以力求社会实践调查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离开芦山县,实践团乘坐大巴来到雅安县城,在这里,成员们希望从侧面了到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进程。成员们体会到了雅安本地的风土人情,也从中感受到了雅安人民骨子中的坚毅与不屈;成员们感受到了雅安城市建设的变换,也就明白了重建路上那么多成绩取得的原由。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不仅感受到了雅安人民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信心与毅力,更深入了解到了雅安灾后重建的进展与其中存在的问题。成员们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问题将被解决,困难将被克服,雅安人民终将战胜艰难,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