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芳:快乐源自见证更年期女性重拾自信

16.09.2015  14:34

  岁月是吝啬的,但对陶敏芳却格外慷慨。白皙、光滑、紧致的肌肤上,找不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深刻印记,乐观、豁达、宽厚、仁心,是岁月赠予她最为珍贵的财富。

  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六院”)建院111周年,谈及对于医院发展所作的贡献,六院副院长陶敏芳笑言,“同社会上各行业领域内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的千万人群一样,对医院而言,我是一个普通员工,对社会而言,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对六院我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六院培育了我,也感谢六院给了我展示的舞台。

  这就是陶敏芳,她不乐忠名利,对于荣获的奖项与赞誉一笑置之;她平易近人,在医院管理者这个高高在上的光环下,她始终保有一颗谦逊、知足的心。

   多种角色的转变开拓了我的视野

  上世纪80年代,陶敏芳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对于初出茅庐的陶敏芳而言,努力学医,为人服务、解除病患痛苦,是她心中朴实却又远大的理想。在做了20年的纯临床工作后,陶敏芳先后接手了六院妇科的医疗管理、门急诊管理、病房管理等工作。

  “我是临床出身,2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让我特别能够体会管理的重要性。只要管理做得好,就能给临床医生带来切实的受益。”门急诊工作是医院最为重要的服务窗口,陶敏芳在担任门急诊管理工作的时候,已经能够感受到管理与临床工作碰撞后擦出的火花。

  如今,陶敏芳是六院的副院长,临床、管理、科研、教育等繁忙的工作,时常让她有颇多感触,“20年的纯临床工作让我积累了治疗经验,管理工作培养了我的管理技能,经验加技能,才能提升为病患服务的综合能力。临床与管理,对一个医生而言缺一不可。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管理工作会占据临床工作的时间,然而,陶敏芳却从中品出了“管理出效率”的真谛。“临床医生的视野很容易被局限在专业领域内,做了管理以后开拓了视野,这会给专业内外的方方面面都带来获益。

  看到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增多的趋势,陶敏芳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个备受关注的医疗问题上。对病人来说,到底是看心内科还是看心外科,这确实成为了他们的选择障碍。在陶敏芳看来,心内科的迅速发展让许多心外科的手术不用开刀、通过支架就能完成,而有些心内科的治疗又需要心外科来保驾护航,如何能把这两个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块儿呢?

  在获得了六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同意后,陶敏芳着手进行了六院心脏疾病诊治中心的建设:首先在门诊区域成立了诊治中心,将心内科与心外科的病人放在同一个病区共同诊治与管理,然后完成了心内科与心外科的科室合并。这样一来,心外科手术的病人可以让心内科的医生管理,心内科病人的手术可以由心外科医生来做。通过管理来整合不同的学科,为病人造福,同时促进院内不同学科的发展,这就是对于“管理出效率”这一理论的实践成果,这也让陶敏芳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绝经后的“多事之秋”让我和你一起面对

  从医道路上角色的转变,让陶敏芳不得不舍弃了妇产科手术的工作,将大把时间花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上。陶敏芳常常想,不能不舍弃的工作内容,能否用其他方式弥补回来呢?

  于是,陶敏芳将妇产科学科结合社会的疾病谱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女性的寿命普遍延长。从青春期到老年期,内分泌问题伴随女性的一生,患病人群多,个体化诉求也多。而女性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绝经以后度过的,这个“三分之一”可谓是“多事之秋”。更年期让50岁以上的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类人群非常需要医疗关注与帮助。然而,更年期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专注做更年期医疗的医生很少,病人很痛苦,到处“打游击”赛跑,找不到专业的医生。“既然这样,不如由我来专注研究更年期医疗问题吧!”陶敏芳下定了决心。

  更年期的女性群体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情绪变得无常,荷尔蒙因卵巢功能的衰退而减少,随之带来全身性的不适,近期表现为潮热、盗汗、烦躁、抑郁、睡眠障碍等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远期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骨量丢失等情况,更年期这个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让女性的身心承受巨大的痛苦,却不足为外人道,而更年期常被视作贬义词,被投以歧视的目光。因此,面对更年期女性这个特殊的群体,陶敏芳从不愿用弱势群体和患者来形容她们。

  在陶敏芳看来,更年期是女性老年健康管理的窗口期。如果能够加强对更年期女性病患的健康管理,给予她们身心同治的帮助,不仅能够让她们的家庭氛围变得更为和谐,也能够将“防未病”的工作提上日程,让她们在老年时期少得病,迟得病,轻得病,降低社会的医疗负担。此外,针对雌激素药物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上所存在的认知误区,陶敏芳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面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普宣讲。

  更年期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不能简单地头痛看头,脚痛看脚,因此,陶敏芳对于所有第一次来看病的女性,总会耐心地倾听她们的主诉并花很长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最后根据病患个性化的特点给出治疗方案。许多患者在就诊、治疗后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甚至有些患者的丈夫都跑来表示感谢,感谢陶敏芳改善了他们爱人的更年期症状,让她们有了乐趣、变得自信;感谢陶敏芳改善了他们的家庭氛围,让家庭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曾经有一个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舒女士到陶敏芳这里就诊,原本开朗、知性的她因为疾病性情变得烦躁、穿着也很邋遢,一坐下来就有诸多抱怨,于是,陶敏芳耐心地告诉她更年期的症状、治疗的目的、治疗的方式,也给她作了相应的检查以及药物上的指导。过了一个月,她再来复查的时候,陶敏芳几乎认不出她,原本不注重外表的她,衣着大方得体,精神也变好了,舒女士笑眯眯地告诉陶敏芳,现在的她,更年期的症状缓解了很多,也重拾了青春的感觉。

  陶敏芳感慨地说,“每一个病人第一次来的形象,我都历历在目,看到她们原本焦虑、烦躁、邋遢的形象慢慢消失,换来了自信、美丽、快乐的笑容,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与快乐。

  现在,陶敏芳门诊室外的走廊上,偶尔还是会出现烦躁不堪的病人来回穿梭于诊室内外,干扰正常的诊疗工作。这个时候,受过陶敏芳“熏陶”的病人就会现身说法,安抚那些新病患的情绪,与她们分分享自己的治疗故事。“病患之间相互沟通的效果比医患之间要好,没想到每次我与病患的耐心沟通,最终却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便捷,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陶敏芳说,医学不是一个完美的学科,它永远都有遗憾。我们有治不了的病,也有救不了的命。而医生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择业宗旨,也是从医理念。

   工作与生活在空间上完美交融

  2010年,在陶敏芳从事门急诊管理工作的时候,她发现病人因为等待看病的时间长,心情有所影响。“我当时想病人在等待看病的时间里,如果能够给她们宣讲一些女性疾病的科普知识,一方面能够消磨她们等待的时间,一方面也能让她们学到知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于是陶敏芳成立了六院的健康大讲坛,她也因此荣获2009-2010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的奖项。现在健康大讲坛已经成为了六院市民服务中心的一部分,在服务中心,还有肾友会以及糖尿病小屋等为患者筑建的温暖小窝。

  看到了工作上取得的成绩,陶敏芳并不傲娇,更多人文关怀的举措时刻在她的心中酝酿。“因为我是六院的女高知、会长以及妇委主任,最近我和妇委副主任商榷后,打算把人文关的情感纽带怀延伸至我院的女高知们。最近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让女高知们参与健身,跳排舞,让她们舞动中国!”陶敏芳开心地说。

  未来,陶敏芳将把人文关怀聚焦于曾有过医疗失误的医护人员身上,并为她们开启心理疏导的大门。同时,陶敏芳还将参与专科医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建议。

  许多人都会好奇,忙碌的工作节奏会不会影响陶敏芳的家庭生活,对于此,她的见解颇为深刻,“如果说工作和生活是相互影响的,这句话的成立,只是在时间概念上,在空间概念上却并不成立,只要让工作与生活在空间上做到完美地交融,肯定会有1+1>2的收获。

  陶敏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年,医院管理11年,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复杂和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女性保健领域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研究,包括绝经症状的管理、绝经激素治疗的利弊、绝经睡眠障碍、绝经骨质疏松等。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