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赛动员分享会顺利召开

23.12.2014  14:42

       分享会开始,韦淑珍老师介绍了挑战杯的基本情况以及对于同学们个人成长以及自我规划的影响。她12月12日下午,社会学院挑战杯大赛动员分享会于校本部AJ204顺利召开。动员分享会由社会学院团委书记韦淑珍主持,我院直属党总支书记沈艺、副书记陈然、副院长袁浩、教授耿敬作指导发言,我院2014级研究生郭宏波、2011级本科生曹诗婕、夏兆强、周雨薇、2012级本科生金冀安、李燕飞分别上台分享了第十三届“挑战杯”以及2014暑期实践“知行杯”比赛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参加分享会的还有2012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代表们。

       表示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她肯定了四年来学院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对学院专业老师的支持表示了深切的感谢。

       接着,沈艺老师在发言中强调,课堂外实践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学院搭建的各大学术平台上能够多运用学科优势,结合专业资源,在挑战杯大赛中多崭露头角,同时表达了学院对参加挑战杯大赛全力支持的决心,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机会。袁浩老师在发言中说道,对于学生来说,分清主次很重要,课程是最重要的。但是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学术实践上,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通过比赛得到的并不只是学术获奖的成果,更多的是锻炼学生自我成长的力量以及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耿敬老师更多地强调坚持对于比赛的重要性,他说道,选题确定后就要坚持下来。但是个人在比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还列举了在前两届参加比赛的同学们如何在比赛中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例子,他鼓励大家以团队形式积极参加挑战杯,去体验,去经历。

       在学生分享环节中,曹诗婕代表“流浪儿童何以“流浪”——对新疆流浪儿童成因与对策研究”项目团队上台分享动员。该项目曾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她表示,挑战杯最重要的就是选题和坚持。挑战杯或许不只是一场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参与其中才知道有多苦,有多累,也只有身在其中所以才能乐在其中,才拥有了许多宝贵的积累,多去尝试,一定会有收获。同为该组成员的夏兆强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到走入社会最重要的两个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两个思维合起来正是社会学思维,在准备挑战杯大赛参与过程当中,作为统筹项目负责的他在当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他希望2013级的本科生可以好好利用挑战杯这个锻炼机会,培养自己的社会学思维。我院研究生郭宏波,本科生周雨薇,金冀安,李燕飞也上台做了宣讲,分享比赛过程中的精彩瞬间,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报名参加2014年挑战杯大赛。

       从最初的项目动员、课题选题、实践策划,到紧接着的实践跟进、中期指导与后期总结、项目分享,再到最后的校级答辩、市级冲刺,社院人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最终在2013年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积极报名参赛,充分发挥才智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师生携手奏响一支嘹亮振奋的进行曲,延续社会学院的学术挑战新突破!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由“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并列项目组成。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