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东院多科协作抢救肠坏死患者生命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联手母体医院成功抢救了全小肠坏死患者一例,该患者的救治成功,是东院危重症抢救能力的体现,也是多学科通力协作的结果,发挥了东院和母体医院“一体两翼”的运行模式在医疗救治中的优势。
不久前,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到浙江嵊泗县人民医院电话,有危重患者将转院过来。接报后,急诊科马可执行主任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在抢救室随时待命。随后了解到,该患者是因“腹胀腹痛4日,呕血伴便血1日”至嵊泗当地医院就诊,虽积极对症治疗,但病情仍然急剧恶化,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加之治疗手段有限,遂转至附属六院东院急诊救治。该名危重患者被救护车送至抢救室。患者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可见休克典型花斑纹。患者血压:75/50 mmHg,心率:140次/分,血氧饱和度:83%,全腹部可触及压痛及反跳痛。
急诊科抢救室医生龙威及马可执行主任在第一时间查看患者后,考虑该患者为“失血性休克、DIC、急腹症”。因该患者病情紧急,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在用药的同时申请血液制品,并由龙威医生立即护送患者至放射科,进行全腹部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腹腔大量积液。治疗小组兵分两路,一组经过与普外科熊咏副主任医师联系,赶到抢救室会诊之后,首先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剖腹探查;另外一组联系市血液中心,尽力为患者申请冷沉淀、单采血小板等稀缺血液制品,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此同时,抢救室内深静脉穿刺、输液、备血输血等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此时,医院总值班、东院党委副书记叶茂和普外科陈风副主任医师也闻讯赶来,共同指挥救治工作,六院党委书记方秉华也打来电话,关心这名患者的抢救工作并指示抢救。
患者经过在抢救室1个多小时的积极抗休克救治后,血压稳定在95/55mmHg左右,休克表现明显的皮肤花斑纹也逐渐消失,术前准备也已妥当,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至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术中见患者腹腔内大量血性液体,肠段广泛坏死,损伤控制性切除坏死肠段,为保证患者术后肠道最大功能的恢复,为患者剩余的不足1m的小肠进行了端端吻合。手术结束后,随即进入ICU治疗。
因患者病情危重,在母体医院党委书记方秉华的指导下,东院常务副院长范存义、副院长邓志锋等亲自指导联合急诊科、普外科、ICU、五官科及相关科室形成危重患者救治小组,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母体医院普外科汪昱主任医师及ICU王学敏主任医师也赶往东院,参与患者救治工作。
患者转入ICU后,经过积极纠正感染性休克,专车送达的冷沉淀等稀缺血制品改善了患者凝血情况。经过ICU值班医生邓晓隽、邹龑副主任、母体医院普外科汪昱主任医师、母体医院ICU王学敏主任医师及东院相关科室临床医师彻夜救治,患者生命体征趋稳。次日范存义常务副院长及邓志锋副院长探望患者,与危重患者救治小组成员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
经过2周的悉心治疗,救治小组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及当日实验室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在闯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促凝血障碍、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等多个关口后,患者病情趋稳。现在患者已经转出重症监护室,可以下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