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元!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一项成果实现转让
20.08.2016 02:08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昨天,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以1亿元人民币转让费,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技术整体转让给深圳光和精密自动化有限公司,上海硅酸盐所技术团队提供三年的技术支持。该项目将在嘉定设立集团总部及研发中心,推进现有技术的产业化。
从纸到钱,上海硅酸盐所十年磨一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这支团队也不曾轻言放弃。
是就地解散团队还是再次出发?
上海硅酸盐所2006年起就和索尼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专门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发。没有想到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索尼公司2011年底选择了退出。合作期间,索尼公司承担了设备费用,每年也拨出数百万元科研经费,它的退出让这支团队陷入了困境。
是就地解散团队还是独立地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坚持,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中科院原副院长施尔畏坚定不移地鼓励并支持着。在最困难的时刻,他总是用“失败没有羞愧,羞愧的是不坚持”这句话来激励团队,使大家倍受鼓舞和感动。如果这一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既“面向经济主战场”,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上海硅酸盐所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当时所里正在筹建一条兆瓦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市科委闻讯很快给予了支持,以解燃眉之急。不久,市发改委和市经信委把这一项目列入了当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之一,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2年,项目负责人刘岩在这个转折年带着团队再次出发。两年之后,他们不负信任,在上海硅酸盐所这样一家科研院所,建成了全球首条兆瓦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关键材料实现低成本批量化生产。整个团队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形成了“专利池”和可满足产业化需求的全套系统工艺文件,还制定了4项相关产品的企业标准,初步形成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这个团队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上海硅酸盐所即将竣工的多功能无机材料综合研究基地,如今成了一处必看的风景——阳光下,500平方米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幕墙,熠熠生辉。未来,这些电池将可为这幢9层高的楼房提供照明。
“没想到把这些电池板直接作为幕墙贴上去会这么难,累得不行的时候,我们曾经后悔提了这个建议。”上海硅酸盐所绿色光电转换技术研发项目部副主任沈沪江告诉记者。本来计划把电池板挂在墙外面,可科研团队觉得这样等于有两层墙,有点浪费,于是团队提出直接把电池板作为墙来用。可是,电池板幕墙的重量是个大问题,若太重,会有安全隐患,太轻,也无法满足墙面安全标准要求。好不容易解决了技术问题,建筑的时间节点问题又摆在大家面前,一个大型脚手架租一天就得十几万,为了赶进度,团队成员就24小时轮班连轴转。
就是靠着这股韧劲,这支团队如今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他们原本都是从事材料基础研究,后来转向做产品,再做生产线,从实验室里的单个电池,再到开发设备,实现中试生产。10年时间,他们一次次转型,不断学习新知识,打通了材料—器件—装备—系统—示范应用的创新链。这支队伍近一半是女性,最初每天穿着白大褂摇着瓶瓶罐罐的她们,如今把榔头扳手万用表电烙铁用得得心应手。
项目成员另行考核,工资待遇还略高
“打造一流的科研院所,不一定要全面开花,而是有一批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项目。”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介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项目历经了两届所领导班子更替,这个项目不仅没有中断,被列为所里“十二五”规划中的“三个重大突破”之一,还享受到了“特区”待遇:项目成员不用参加所里考核,工资待遇还略高一些,未来成果转化后不低于50%净收益所得将奖励给研发团队。在嘉定区政府大力支持下,所里的骨干人才享受价格优惠的配售房,解决了一批科研人员的住房问题。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科院大力支持下,该项目目前已达到中试规模。
“没有什么比梦想实现更令人感动了!”刘岩在转化协议签约现场感慨地说,只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勇往直前地做下去,这也正是亲历了这个项目的每个人的心声。(作者 黄海华) 【来源】上海观察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8.2016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