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发:宋妈妈搬到哪 我就照顾到哪
原标题:虹口旧改地块居民陈永发本想住得更宽敞,最终选择房价更高的区域,只因——“宋妈妈搬到哪,我就照顾到哪”
陈永发(左)和失智老人宋翠玲情同母子。沈春琛摄
“我会一直照顾下去,直到老人百年。”85岁的失智老人宋翠玲一次意外跌倒,换来“编外儿子”、邻居陈永发的一诺千金。
在虹口旧改地块142街坊,本想搬到奉贤洪庙镇的陈永发,听说宋妈妈一家选择了浦东惠南镇的房源,和妻子商量后也选择搬到那里。尽管那里房价略贵,手边的钱只能买上一室一厅,但他并不介意,“宋妈妈搬到哪,我就照顾到哪!”
“我的3个子女时常得到她关心”
走进宋翠玲的房间,明亮透风,衣服、被褥、痰盂罐清清爽爽,毫无异味。老人脸色红润、满脸慈祥。2014年1月,宋翠玲意外摔倒,自此卧床不起。70岁的陈永发便和老人的64岁长子吴鸿法一起,为老人擦洗、换衣。一到晴天,还常常推着老人出去晒太阳。
陈永发一边给“妈妈”梳头,一边回忆着过去的故事:陈永发1982年顶替父亲到江苏海丰农场“下乡”,2006年返沪。在农场工作时,母亲因病去世。“人在外地,未及尽孝,是我一辈子的遗憾。”陈永发感慨:“宋妈妈在患病之前是位热心人。我们夫妻俩在江苏时,3个子女时常得到她的关心照顾。”那时,宋妈妈包粽子的手艺真是一绝。街坊邻居都找她包,她从不拒绝,一包就到深夜……他决定把宋翠玲当成母亲一样照料,也算弥补内心的亏欠。
谁也想不到,宋妈妈后来患上老年痴呆症,竟连亲生儿子也认不出了。不过,老人会用表情“说话”。陈永发为她梳头,宋妈妈笑得特别开心,嘴里还时不时呢喃着陈永发的名字。
陈永发是个有心人。142街坊是旧改地块,居民常将一些淘汰的家具扔出来。一把破旧的沙发椅引起了他的注意,“宋妈妈最近抱怨坐得不舒服,这把椅子看上去不错。”于是,他将物件扛回家,一针一线地修补起来。因视网膜曾脱落,陈永发的视力一直不佳,缝好坐椅又缝制一张柔软的坐垫,花了将近一周时间。坐上新椅子,老人乐开了花。
落下病根仍坚持为老人擦洗换衣
满头银发的陈永发,走起路来步伐稳健,身子骨看上去很硬朗,他也总和别人说自己身体很好。但一个偶然机会,岳州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吴义珍发现了他的异样:腰上不仅绑着重重的腰带,还贴着厚厚的膏药。她大为吃惊,“每次举行义务劳动,他总抢着最脏、最累的活干,哪里会知道有这个伤病!”
原来在文革期间,陈永发遭批斗,被打裂了脊梁骨,从此落下病根,一弯腰就疼。到了给宋妈妈换洗的时间,陈永发先绑紧了腰带,深吸一口气,双手抱起140多斤重的老人,患处的剧痛会瞬间传来。但是,吴鸿法身体瘦弱,“大阿哥力气比我大,这活儿只能靠他了”。
陈永发和妻子目前所住的房子,只有9平方米,昏暗、潮湿、低矮,不透风不透气,夏天闷热秋冬阴冷。一到夏天,3个子女都想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住。可陈永发放心不下宋妈妈,回绝了孩子们的孝心。子女几次希望贴点钱帮两位长辈买套大点的房子,也被婉言拒绝,“现在孙辈们也长大了,以后用钱的地方也多,你们自己留着吧!”
如今,142街坊被纳入旧改地块,陈永发夫妻也将告别旧居。但他最担心的,是宋妈妈的照顾问题。经过再三考虑,这个“编外儿子”选择了和“妈妈”一起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