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街道:招商停服务不停 机构变“初心”不变
编者按: 一个常住人口达2400多万的特大型城市,如何完善社会治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历时近一年的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已经发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街道、乡镇和居村的干部群众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东方网记者带着问题,从一线发回报道。
东方网记者毛丽君、曹磊1月22日报道:在上海,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叫陆家嘴的地方,高耸的楼宇、不断拔地而起的标志性建筑、热闹非凡的商圈……然而,习惯了陆家嘴商务繁华的一面,大多数人的视野里渐渐模糊了生活的概念。其实只需将镜头旋转90度,31个小区里生活着的人们过着无异于他人的平凡生活,而这里才是陆家嘴街道服务和管理的“辖区”。
1996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仍是上海的绝对标志性景观,那时候的网络不发达,很多资料都藏在人们的记忆里。据吴建青回忆,1996年召开的城区工作会议街道的职能进一步明确。1997年起,新区财政对街道招商引资实行列收列支,即招商引资的税收按一定比例给予街道财政补助。那时街道经济科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他也是街道最早从事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之一。
吴建青,现任陆家嘴街道项目办主任,主要负责建设落实街道的实事项目工程。十几年来,陆家嘴招商引资能级的提升他都看在眼里,从当年的几百万到现在的几十亿,这样的发展在招商引资开始之初根本就无法想象,而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的改变,也发生在从几百万到几十亿的过程中,用吴建青的话说,“对街道没什么大的影响”。
招商引资,给街道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考核指标,另一方面是奖励。2007年陆家嘴街道取消了经济科,取消了招商引资的职能,这就意味着街道没有了招商引资的考核指标,放在“包袱”后,街道的工作重心更好地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转移,吴建青也实实在在地做起了实事项目工程。
至于取消了和考核指标直接挂钩的奖励,会不会影响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基层服务工作所需的经费?“可能会有人担心不搞经济街道会不会财力不够,事实上,新区对民生保障的支持还是非常到位的。”吴建青说,做了近十年的实事项目,小到小区绿化、路面拓宽、晒衣架整改、水箱改造、消防水管更换、公共走道老化电线排查,大到雨污水分流纳管工程,都得到了新区和相关委办局的全力支持。
当然,工作中也会有难题,比如非成套房屋的改造、地铁沿线房屋因开裂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面对这些,吴建青和他的同事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争取新区的支持,排摸情况,做好计划,一点一点做,一点一点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近十年来,吴建青和同事们一起一点一滴地改善着小区居民生活的硬件设施,新建、改建了一个又一个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和服务的场所,目前,辖区内31个居民区仅剩一个尚未建设活动室。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也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便利。
说起从招商引资到实事项目的变化,吴建青坦言,现在的工作非常繁琐,任务非常重,甚至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做,但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心态,“什么事情用快乐的心态做,都会越做越开心”。
按照“一号课题”要求,街道将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项目办”并不在“6+2”的模式设置清单内,这或许意味着吴建青工作的部门会有撤并,工作岗位会有调整,但他说,这对个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为民服务的“初心”、做事的标准和态度不会变,“把居民的急、难、愁放在第一位,高标准做好工作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记者手记
1962年出生、建设实事项目、多次婉拒采访……几个关键词,让记者对吴建青形象的假想定格成了一个不善言谈、整日工地里奔波、头发花白甚至手指开裂的淳朴工人。这样的人或许是不适合做招商引资的,在等待采访对象出现时,这样的疑问一直萦绕脑中。
经过半天的等待,刚从工地上回来的吴建青从记者眼前一晃而过,走路速度非常快,感觉像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直到他办完手头的事在记者面前坐下,面对提问,娓娓道来时,我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而他和记者之前假想的形象竟完全沾不上边。
穿着打扮透着几分雅气,办事干练,精神灿烂,说话轻声,爱好广泛……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街道干部,近十年来几乎走遍了31个居民区的角角落落,做绿化,他认识了小区里所有的树种;做工程建设,他成了行家,为民服务在他看来是一项活到老学到老的工作。
活动室、文化中心是大家能看到的成绩,居民区里道路上的“拼接”痕迹是他们走过的证据,在陆家嘴繁华的霓虹灯下,吴建青和他的同事们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近十年来所做的一点一滴,更多的就像雨污水的管道终将被埋在地下那般,看不见,却让居民的家里积水不再。